黄世霖同样向澎湃新闻强调,钛酸锂
电池能量密度相对比较低,将来不会太主流。首先,其标榜的快充技术,完全可以通过现有磷酸铁锂材料升级实现,而且磷酸铁锂技术使用更加成熟,技术稳定;其次,钛酸锂本身贵金属成本高,加上缺乏生产规模,难以降低成本。还有,因为能量密度低,同样体积储存电能少,用作储能也不划算。
对于钛酸
锂电池的成本问题,魏银仓的观点是:目前钛酸锂电池产能很少,成本没有降下来,如果能把680家
铅酸电池生产厂的钱集中起来干钛酸锂,钛酸锂成本将比铅酸成本还要低。
魏银仓还称,比起刚收购钛酸锂技术时,成本是当初的1/12,“现在跟
比亚迪相比,电池成本还高达50%-60%,随着产能的扩大,距离会进一步拉近。但是钛酸锂电池成本比磷酸铁锂电池高1倍甚至2倍时候就具备了跟磷酸铁锂竞争的优势。因为我们寿命长。”
魏银仓曾表示,
美国奥钛的负面消息及35年历史上没有盈利,都是事实。这是因为原
公司布局军方市场,布局民用领域过晚。
来自美国的技术,原本主要布局军方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董明珠多次将
银隆的钛酸锂电池技术挂钩中国制造,但珠海银隆的钛酸锂技术实际上也是舶来品,源于美股上市公司美国奥钛。
据银隆
新能源有限公司官方网站介绍,2010年,珠海银隆战略控股了美国奥钛纳米科技有限公司,该美国公司掌握“全球钛酸锂电池材料最先进生产技术”,由此“成为全球绿色能源解决方案领域的领导者和中国新能源
品牌跻身世界的优秀典范”。
据了解,珠海银隆收购时,美国奥钛是一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英文名称为ALTAIR NANOTECH INC。根据格力公告,美国奥钛已于2014年9月24日,向纳斯达克提出主动退市申请,根据美国律师出具的调查文件确认,美国奥钛现已从纳斯达克退市,并在OTCBB市场交易。
魏银仓曾公开称:关于美国奥钛的负面消息及35年历史上没有盈利,都是事实。这是因为原公司布局军方市场,布局民用领域过晚。
魏银仓称:“咱们(珠海银隆)收购他就是冲着技术去的。现在技术已经买回来、专利已经买过了,都掌握在手里。”据称,美国生产工人已遣散完毕,美国除了保留材料研究和几个核心技术骨干外,都已裁撤,目前亏损平衡,明年盈利。
而且,美国奥钛纳米科技旗下的产品也只是钛酸锂。
魏银仓此前曾对外披露,“我们收购的美国上市公司(美国奥钛纳米科技),钛酸锂只是他一种产品,如果用我们的材料技术加工出来,任何电池材料,包括石墨烯随时可以干。”
不过,刘冠伟曾公开撰文表示,石墨烯电池基本是个伪概念,99.99%的石墨烯电池几乎都是在传统的锂离子等电池里面添点石墨烯。基本就不存在什么石墨烯电池,只存在“掺/用了石墨烯的锂离子电池、铅酸电池等”。
其鲁亦称:锂电池中石墨烯根本无法作为导电剂使用。“石墨烯像是平面的一张纸,彼此无法叠加,只有电子导电性能,而没有锂离子导电性能,根本做不成锂电池。”
而在2015年10月,工信部发布《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石墨烯材料作为前沿新材料领域的发展重点,提出了10年的发展目标:石墨烯基电极材料电动汽车用动力锂电池等领域上得到规模化应用,电动汽车锂电池用石墨烯基电极材料产业规模达万吨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