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配件新闻 > 正文

质量“生命”只有一次

2016-12-15 07:48 性质:转载 作者:中国江苏网 来源:中国江苏网
免责声明:中叉网(www.chinaforklift.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创新和质量互为支撑
  坐稳国内市场、进军欧美,没有独到的技术做不到,没有高端的品质也寸步难行。两者在一汽锡柴达到互为支撑的融合状态。
  “企业的质量指标每年都有变化,每次变化都意味着进步”,工厂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举例说,业内有一项“12MIS”标准,即发动机在使用的12月中,每1000台出现故障的数量。国际先进企业的水平是200-300,一汽锡柴目标稳定在240-250之间。现在,企业又自我加压,计划到“十三五”末,“12MIS”指标要控制在200之内,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更提出全面对标轿车发动机,以乘用车发动机的标准来评价商用卡车发动机。
  质量体系不断面临的新挑战,促使企业不断创新。早在几年前,钱恒荣就在厂里引进了智能制造的概念,生产线上运用激光防错等多项技术,将每个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中;开发智能控制器“千里眼”,对卡车运行情况实时控制、远程测油耗,并对发动机进行扭矩控制;在惠山生产基地,引进德国智能机器人,在曲轴安装、强力螺栓拧紧、涂装、性能测试等15道关键工序实现全自动化生产。
  硬件的提升成为质量保证的有力后盾。发动机的一些问题,用常规的热式检测未必能发现,一汽锡柴琢磨出“冷式”技术,在国内率先用于11升发动机的检测。企业还加快研发系列大马力发动机,配车时“大马拉小车”远比“小马拉大车”对发动机的损耗小。
  钱恒荣说,锡柴到2025年要实现学习型向创新型企业的转变。为此,2013年企业专门成立了技术创新管理委员会,对于技术创新项目在政策上给予充分支持,项目通过审批就有5万元奖励,失败了也不追究责任。三年来,全厂技术人员共申报了60多个创新项目,其中12个通过了评审,部分项目已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
  重新定义重卡行业标准
  在卡车发动机领域,一汽锡柴常有些惊人之举,率先将11升发动机提高到460马力、卡车10万公里换机油、三年不限里程提供维护保养。记者了解到,一般卡车一年跑20万到40万公里,三年可以跑100多万公里。而国际知名品牌发动机的质保标准是60万公里,锡柴的质量标准已经比肩甚至超过了国际标准。
  业内惊呼一汽锡柴“重新定义了重卡行业发动机的标准”,钱恒荣嘿嘿一笑:没有对质量的足够信心,谁敢这么放话?
  几年前,钱恒荣就在思考:微增长环境下企业如何持续发展?单靠产量增长的规模发展必然不可持续,企业应该果断切入到提升产品效益上。着眼于用户体验,一汽锡柴研发了很多“未来技术”,像通过软件对驾驶行为进行分析,手机发送报告指导驾驶;还有通过模拟运输环境,自动分析不同路况、坡度、海拔等因素下的发动机参数,实现精准化定制。
  去年,一款名为“智慧锡柴”的APP上线发布,目前注册用户数达到45000人左右,活跃用户10000多人。“智慧锡柴”APP除了维护、保养等基础的服务内容,更大的意义在于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了用户对车辆行驶状态的全面了解,让质量工作从厂家的单方面行为,变成厂家与消费者交互的过程。
  为用户创造多少价值,反过来就能为企业创造多少价值。11升发动机是一汽锡柴的拳头产品,竞争对手是像雷诺、康明斯这样的国际知名品牌,如今锡柴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了其他品牌之和。今年1-10月,一汽锡柴销售量为240057台,同比增长22.3%,重型发动机销售呈现爆发式增长,利润创下近年来最高。
12下一页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