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零售巨头物流大战

2016-11-03 08:15 性质:转载 作者:大河报 来源:大河报
免责声明:中叉网(www.chinaforklift.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11月1日,苏宁云商首次亮相了20万平方米的4.0版云仓,可做到订单产生后30分钟内货品出仓。苏宁借此对同业“喊话”,“要让‘双11’竞争...

  11月1日,苏宁云商首次亮相了20万平方米的4.0版云仓,可做到订单产生后30分钟内货品出仓。苏宁借此对同业“喊话”,“要让‘双11’竞争变得更简单,苏宁率先为延时配送订单赔付。”


    毋庸置疑,苏宁的喊话对象,明确指向京东、沃尔玛。近半月来,先是沃尔玛战略投资新达达(国内最大即时物流平台)约3.36亿元,进行全面深度战略合作。后有京东高调秀出“无人仓”,环环相扣的机器人配合作业,用各种炫酷黑科技征服消费者。
    零售霸主炫耀物流肌肉的背后,或与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最新语惊地球的预言暗合,“纯电商时代很快就要结束,未来的十年二十年,主宰全球的将是‘线上+线下+物流’的新零售霸主。”


  从前台促销打到“后台”物流军备“双11”谁快你买谁?
    这是中国零售商首次为物流能力展开了一次露骨、凶悍而彻底的较量。
    11月1日,苏宁云商揭开的4.0版云仓,展示了如何利用14个工位取代传统物流仓储超200人的作业规模。
    在库内,云仓结合不同订单作业需求场景,展示了多种先进的智能仓储物流解决方案。如,ASRS和Miniload高密度存储、旋转库货到人拣选和A字架全自动拣选等。它与传统物流仓最直观的区别,是仓管员从此不需要满货架找寻货物,而是货物会被机械手请入带有明确目的地的输送箱,一路沿流水线追赶出库流程上的每位工序员。
    简言之,整座仓库就像是货物的生命体。它的一切都由大数据智能化运算、全流程机械化+自动化系统来主宰,从根本上解决了人工的差错率。
    “从用户下单到货物出仓,全程仅需30分钟。”苏宁物流集团副总裁姚凯介绍,云仓日处理包裹可达181万件,是行业同类仓库处理能力的4.5倍。拣选效率达每人每小时1200件,是传统拣选方式的10倍。云仓相比行业同类仓库可减少千人。该云仓技术已进入实用阶段,并从今年向全国复制,将有力支撑一二线市场的“当日达”和3~6线市场“次日达”宅配服务升级。
    向外如此高调秀出“物流肌肉”,或是苏宁的首次。而它所选择的释放
    内容和时间,不仅
    卡准了“双11”当口,更精心选好了京东这个参照物。
    在上周,京东首次揭开“无人仓”的神秘面纱,并同期展示了为农村市场送货的新型无人机和试运营的配送无人车。简单理解“无人仓”,即是整座物流仓无任何人工环节。京东方面称,从搬运机器人、货架穿梭车、分拣机器人、堆垛机器人、六轴机器人、无人叉车等一系列炫酷黑科技,环环相扣配合作业,组成了完整的智慧物流场景。
    “当前‘无人仓’的存储效率,是传统横梁货架存储效率的10倍以上。并联机器人拣选速度可达3600次/小时,相当于传统人工的5~6倍。”京东某事业部总裁肖军称,这将带来仓储运营效率的大幅提升,预计每个订单的平均仓储成本可降低50%左右。
    但也有消息称,京东对外公开的无人仓仍在实验期,预计将在2017年年底在北京投建3万平方米的无人仓,未来则计划构建100万平方米体量的无人仓矩阵。
    “‘无人仓’PK‘云仓’”,国内两大电商寡头开启了“物流肌肉”对飙,符合行业戏的剧情设计。但事实上,在两家登台前,全球零售老大沃尔玛已先行热场。
    10月21日,沃尔玛宣布战略投资新达达约3.36亿元,或将在“双11”启动“当日达”宅配服务。据了解,新达达拥有国内最大的本地即时物流平台“达达”和生鲜商超O2O平台“京东到家”,已在300个城市提供宅配服务;而沃尔玛在国内近170个城市开设了420多家商场,双方将共同打造国内领先的生鲜商超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零售模式。
    一语概括,电商能在你下班时把酱油送到家,如今传统超市更打算在你点火炝锅时送去葱姜蒜,那么你会选择谁?
  
    物流军备竞赛仍在“烧钱”吸引供应商才是核心
    电商竞相打造物流技术,竟比顺丰等专业物流公司更积极,背后的利益动机是什么?
    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首席顾问丁俊发看来,近年来,国内产业经济持续升级迭代,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必催化物流产业的技术跟进发展。而掌控大数据资源、互联网技术优势的网企,更具备对自有物流产业链先行升级的先天禀赋。
    据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我国企业物流费用率为8.3%,比美国高0.6%,比日本高3.5%。这意味着,国内社会创造同样规模的GDP和企业创造同样规模的产出,却要付出更高的物流费用代价。
    但对电商界时下这场物流军备竞赛的档次,丁俊发却称,传统物流界人士着实看醉了。“追求物流新技术的方向值得肯定,但在当前应用新科技是否达到成本最优化,还值得商榷。至少目前,远没到人力成本倒逼技术驱动升级的拐点。”
    事实上,苏宁、京东无一例外对新仓储技术、研发、硬件等综合投入成本,保持了沉默。但毋庸置疑,无论是电商还是传统商企,对消费市场输送高效的物流服务仍是昂贵的游戏。
    有业内人士透露,在郑州市区,对用户提供末端宅配服务的综合成本约6~15元/单。之所以有一倍以上的成本悬殊,或因各家公司对成本的计入内容差异,更与不同商家日均订单量、物流基础设施布局有关。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