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智能制造风口来临,该如何借势起飞?

2016-04-20 05:55 性质:转载 作者:新华网 来源:新华网
免责声明:中叉网(www.chinaforklift.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近百家境内外著名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厂商,展示当今工业最前沿的技术成果。智能机器人展示下棋“绝活”。2016工博会呈现...

  近百家境内外著名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厂商,展示当今工业最前沿的技术成果。

  智能机器人展示下棋“绝活”。

  2016工博会呈现了专业展商和专业客商集聚、工业制造设备集聚、高新技术成果集聚、市场信息集聚的磁场效应。

  智能制造是制造业产品、装备、生产、管理和服务智能化应用水平的体现。2016厦门工博会集中展现以“工业4.0”为发展方向的智能制造在相关行业的技术应用,吸引了近百家境内外著名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厂商,展示当今工业最前沿的技术成果。

  在相关配套活动中,来自学界的专家学者与来自业界的企业家们,互相探讨产业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力求碰撞出火花,推动以新业态、新模式、新机制为核心任务的智能制造发展。

  1脚步跟不上喝汤资格都没有

  一部手机,从零部件上流水线的环节开始,到完成所有组装工序,会被多少双手触碰?

  答案是250双。

  台湾大学智慧机器人及自动化研究中心主任罗仁权,在两岸智慧自动化产业论坛上透露,这样低效的生产线还存在于许多企业的厂房车间。“如果没有机器人,工业4.0搞不起来。”他说。

  这个说法引起了业界专家的共鸣。长期以来,制造企业过于关注终端产品,忽视了工艺流程、产业技术等领域的升级与改造。不少企业家坦承,现在不仅还在使用多年前的设备设施,且仍以劳动密集为主,“与智能制造有脱节感”。

  在场的一名企业负责人毫不掩饰恐慌:“一旦步伐跟不上,就不是能不能‘吃肉’的问题了,很可能连‘喝汤’的资格都没了。”

  怎么办?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国家高端科技工程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治中认为,传统的制造业企业应该根据实际条件更新设备、培训人才,先打好基础,再谋求向智能制造转型。

  事实上,产业用机器人发展趋势已不可挡。早在遭遇“用工荒”之时,企业就选择机器换工作为应对办法。

  工博会上,在厦门微亚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区,记者大开眼界:一款名为“金刚”的机器人根据工作人员的指令,配合注塑机、数控床等的上下料工作,码垛搬运;此后的焊接、喷涂、烘干,也都由其完成。项目经理陈光泽说,近年来,人工成本上涨幅度大、频率高,企业使用机器人的单次投入较大,但是资金回收快,长远看,实际上降低了成本。此外,机器生产还可保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提升生产效率。

上一页12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