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中德(合肥)智能制造国际创新园规划布局在合肥高新区,规划总面积15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内集聚了大陆马牌轮胎、爱德夏、科希曼、长安汽车、惠而浦等一批智能制造领域企业,在国际合作方面也建立了中德、中美等合作关系,发展空间广阔,具备发展国际创新园的良好条件。起步区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基础设施较为完善,规划建设研发基地、孵化基地、产业基地等功能区域。该园将致力于打造“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深度结合的集中区、安徽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核心区、科技金融与高端人才的聚合区,并最终争取将中德(合肥)智能制造国际创新产业园上升到中德两国政府层面,成为双方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发展全方位合作的示范区。
按照申报规划,该园将围绕“一年打基础、三年上台阶、五年基本建成”的目标,力争到2020年底,创新园实现营业总收入600亿元。合肥高新区将按照“边申报、边建设”的原则,先规划建设起步区:起步区内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完成;一批德资项目、基金落地,中小微企业孵化、技术转化初具规模;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经济发展初见成效。
据介绍,该园将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重点建设“五大产业集群、二大创新基地、一大服务体系”,即围绕园区定位,依托中德重点项目合作,以智能制造技术为支撑,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装备、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应急装备制造五大产业集群。加强园区国际交流,发挥合肥学院现有科研成果与奥斯纳布吕克大学、施特拉尔松德应用科学大学等德国大学长期合作的优势,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中德智能制造国际交流和教育合作基地;加强园区技术创新能力建设,通过中德“校企-校校-企企”合作,引进德国大学、企业的先进成果来创新园进行转移转化,为中德留学创业人员、德国项目等提供孵化和加速服务,建设中德智能制造成果转移和企业孵化基地。以创新金融服务为主线,通过担保模式创新,实现扶小、扶微、扶弱,通过产业投融资模式创新,实现促大、促强、促优、促新,逐步吸纳征信公司、租赁公司、互联网金融等金融业态,构建综合性金融创新服务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为推进中德先进科技成果转移与转化,还将在创新园起步区,建设完善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的孵化体系,通过中德“校企-校校-企企”合作,引进德国大学、企业的先进成果来创新园进行转移转化,形成符合国际惯例的标准化先进孵化流程,增强创业孵化器的孵化能力,为中德留学创业人员、德国项目等提供孵化和加速服务。
此外,为促进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创新,安徽省信用担保集团设立中德企业创新发展基金,总规模不少于50亿元,首期基金不少于10亿元。为中德中小企业的合作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教育、技术、资金和融资等多方面支持,促进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创新。每年资助中德两国企业技术人员到对方国学习和交流不少于50人;为两国200人提供就业机会;每年解决的企业技术难题不少于10项,每年实现成果转化的项目不少于10项。
2025-06-28 18:07
2025-06-26 14:36
2025-06-26 10:47
2025-06-23 09:11
2025-06-16 11:40
2025-06-16 08:15
2025-06-16 08:11
2025-06-14 20:30
2025-06-13 09:41
2025-06-10 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