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带您了解“工程机械”定义

2016-04-09 10:02 性质:转载 作者:慧聪 来源:慧聪
免责声明:中叉网(www.chinaforklift.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截至2009年,工程机械行业规模以上生产企业有1400多家,其中主机企业710多家,职工33.85万人,固定资产原值668亿元,净值485亿元,资产总额达到2210亿元,2009年平均利润率为7.51%。工程机械行业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和作用,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显现,其销售收入在机械工业13大产业中仅次于汽车、电工、石化通用行业,排名上升到第四位。2009年有8家企业进入世界工程机械50强行列,有23家大中型企业成为A股、H股的上市公司

    “十一五”以来,工程机械行业扎实推进自主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五年来,共有106项创新成果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其中10项荣获一等奖,37项荣获二等奖,59项荣获三等奖。同时,在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方面成绩斐然。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最大的水平臂上回转自升塔式起重机、世界最长72米臂架混凝土输送泵车、国内最大的500~1000吨级的全路面起重机、1000~2000吨级履带起重机、12吨大型装载机、510马力推土机、额定起重量46吨叉车、最大直径11.22米水泥平衡盾构机、220吨电动轮自卸车、55立方米露天矿用挖掘机、高速铁路成套设备等一大批产品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全行业共有19种大型工程机械被列入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制造发展领域;有18家企业被列入军需采购对象。到目前为止,已建成基本覆盖工程机械行业重点产品领域、布局合理的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工程实验室4个,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17个,得到国家产业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支持,企业也从销售收入中提取研发经费用于技术中心的业务开展,有的企业提取的新技术研发费用已占到销售总额的5%以上。“十一五”期间,工程机械加大了科研开发力度和技术改造步伐,产品质量总体水平显著提高,产品的可靠性不断完善,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渐缩小。挖掘机、平地机平均无故障时间达到700小时以上。形成了徐工中联三一柳工山河智能等一批知名品牌,在国内外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一大批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和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等荣誉称号。

    中国工程机械自给率从“十五”期末的82.7%,提高到2009年的88.5%,逐步实现从制造到创造的跨越。“十一五”期间,工程机械行业经过投资和兼并重组促进了竞争性发展,使生产集中度、产业集群度等大幅提高。同时,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品更新换代,努力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行业,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生产集中度大幅度提高。据工程机械工业协会2009年统计,年销售额达到10亿元以上的企业有50家,占行业总销售额的85%。其中:100亿~500亿元的企业有5家,他们是徐工、中联、三一、柳工和小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年销售额在50亿~100亿元的企业有11家,年销售额在10亿~50亿元的企业有34家。而2005年销售额在10亿元以上企业只有22家,占行业销售总额的比重为40%。2010年生产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预计年销售额超过百亿元以上的企业将达到10家左右。

    产业集群加快形成。经过“十一五”的建设,中国工程机械产业90%集中在东部地区和湖南、四川、广西等地区,主要生产协作配套企业也是围绕这些地区发展的。具体包括:以徐工集团为核心的徐州地区工程机械产业群;以中联重科、三一集团、山河智能等企业为龙头的湖南长沙市工程机械产业群;以山推临工、方圆、小松、大宇等济宁、临沂、青州为集聚中心的山东工程机械产业群;以安徽合力、日立建机(中国)、常林股份、杭叉、小松(常林)、现代龙工、上海华建等知名企业为代表的长三角工程机械产业群。近几年,三一、玉柴、柳工等企业先后到长三角落户办厂或兼并企业,使长三角地区成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重要的集群和产品集散地;另外,四川成都、新津、泸州产业集群;广西柳州、玉林产业集群;厦门、晋江、泉州产业集群;京津冀豫产业集群;沈阳、抚顺产业集群基地等也是中国工程机械很有发展活力的地区。

    民营经济、中小企业获得长足发展。在“十一五”期间,以三一重工、龙工、山河智能、南方路机和改制后的杭叉集团、北方交通、南阳路德、抚顺永茂等为代表的一批民营企业,充分发挥其机制灵活、社会负担小、自主决策能力强的优势,善于抓住发展机遇,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已发展成为行业的骨干力量。在零部件行业,以江苏恒力、方圆支撑、赛克斯等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异军突起,正在担当着部分关键零部件的攻关任务,并且已经初见成效。

    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十一五”期间,机、电、液一体化技术基本普及,部分产品在机、电、液一体化技术基础上,又提升为智能化控制,缩短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高端产品的整机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逐步接近,许多产品用于开拓国际市场、替代进口和满足国家重点工程需求;中端产品的国产化率达到85%以上,整机可靠性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逐步缩小;低端产品由于技术配置较低,故障率高,能耗高,排放不达标,存在安全隐患,在结构调整中,正逐步改造或淘汰。

    代理商体制初步形成,售后维修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十一五”期间,随着境外一些品牌和代理商进入中国市场,新的营销理念和代理商运行体制与机制逐渐被中国代理商接受,促进了工程机械行业代理商群体的兴旺和蓬勃发展。

    国际化步伐加快,出口贸易转向顺差。“十一五”期间,工程机械领域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外商投资企业迅速发展。到2009年,外商投资企业数比2001年增长200%以上。其中小松、斗山、日立、神户制钢、卡特彼勒特雷克斯、马尼托瓦克、沃尔沃、现代等外商投资企业已经成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重要力量。

    “十一五”期间,还是中国工程机械进出口由逆差转向顺差的大转折时期,2005年行业进口额为30.64亿美元,出口额为29.4亿美元,由逆差转为基本持平。2006年进口额为39.31亿美元,出口额为50.12亿美元,顺差超过了10亿美元。到2008年,进口额上升到60.16亿美元,增长一倍;出口额上升到134.22亿美元,增长了356%;2008年出口额占当年销售总额的33%。2009年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出口额为77.1亿美元,占销售总额的17%,比上年下降42.6%,但保持顺差25亿多美元。2010年出口有望达到100亿美元,实现同比约30%的恢复性增长。其中,包括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平地机、筑路机械等在内的17种机型成为出口创汇的主打产品。

    中西部市场

    中西部作为中国能源富集地区,未来的发展离不开能源的重点开发。据了解,今后10年,中西部地区将被打造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据国家能源局人士介绍,从“十二五”开始,中国将逐步形成山西、鄂尔多斯盆地、西南和内蒙古、新疆五个综合能源基地,预计到2030年,西部的五个综合能源基地的一次能源的供应能力将占到新增能力的85%,构成中国一次能源的基本框架与格局。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2009年中国陆续批复十余个区域振兴规划,其中针对中西部地区的规划占据多数。2010年以来,中西部地区的成渝、关中-天水、重庆两江新区、青海省柴达木、西藏、新疆等区域规划已经获批。据国家发改委地区司表示,区域振兴规划以后仍将密集出台。

    区域经济对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十分突出。从传统的地区划分来看,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要高于东部地区,主要是受益于近10年来的西部大开发和近5年的中部崛起区域振兴规划,而近期中国制定的新兴区域振兴规划效用则更为明显,北部湾、成渝、海西等新兴区域经济体发展势头极为强劲。

    众多国内工程机械巨头已经嗅到了中西部发展的机遇,尤其是新疆市场,得到了很多企业的青睐。徐工国内第三个生产基地投资额将达20亿元,即将落户乌鲁木齐。三一、柳工等国内一线品牌也对中西部市场垂涎已久,中西部工程机械的市场前景广阔。

    “十二五”规划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十二五规划将于2010年12月下旬出台。根据规划,到2015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销售收入将达到9000亿元,2010年工程机械行业销售收入将达4000亿元。

    十二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预计年增长率在20%左右。包括铁路、公路、交通、能源、城镇化建设及房地产业、第一产业投资等国家建设项目和地方建设项目仍然是主要投资方向。因此,工程机械行业将以2010年下半年为基数保持平稳增长,预计年均增长速度在2位数以上。

    随着十二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和建设新疆等国家战略的进一步事实,必将为工程机械行业创造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同时,国际市场对工程机械的主要产品需求量2015年将达到2000亿美元,中国工程机械产品出口将达到200亿美元左右,成为出口大国。

    目前新一轮技术革命处在启动期,若干重要领域酝酿着新的突破,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将改变各国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关系,在此背景下,国际产业分工和贸易格局将出现深层次调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大部分处在国际分工低端,将面临严峻挑战。

    工程机械世界之最

    中国最大的铲斗式矿用挖掘机:太原重工WK55铲斗式矿用挖掘机

    世界最大的电动挖掘机:P&H5700矿用挖掘机

    世界最大的液压挖掘机:美国雷克斯-O&KRH400挖掘机

    世界最大轨道式链斗挖掘机:TAKRAFES3750

    世界最大的轮斗式挖掘机:Bagger293挖掘机

    日本第一台建筑机械:神户制钢所50K电动采矿单斗挖掘机

    国内首辆最大吨级自卸车:湘潭重工HMTK-6000

    最大的自行式排土设备:Absetzer

    最大号的轨道运输车辆:爬行者运输车

    载重量世界排名第一的矿用卡车:卡特797F

    最大功率最大的矿用卡车:卡特797F

    体型最大的自行式设备:F60表土输送桥

    世界上最大的拉铲:比塞洛斯4250W

    世界上最大的电铲:马里昂6360

    亚洲最大的迈步式拉铲:比塞洛斯8750型步进式拉铲

    工程机械零部件前景广阔

    工程机械领域的发展经过将近一年的冬天,新的发展方向和机遇在行业中抬头。“十二五”计划指出重大机械项目是发展重点,随着过去一定时期的积累,中国制造业特别是重大制造项目上有了一定的经验,也有了足够的资金以及充足的人才储备。因此投资工程机械关键零部件五金领域正当时。

    其实副厂件与正品配件各有其优势,在匹配度上正厂配件肯定要高于副厂件,所以使用正厂件不会让机器的整体性能打折扣。但各代理商主要的配件销售方式是门店配件销售和维修配件销售。所以在很多地方正厂配件的流通程度较低,很多人买不到正品。所以建立渠道,提高物流水平就成为了当务之急。这方面企业就要充分考虑互联网和电话销售等形式的优势。尽早完善自己的配件销售平台。

    其次是在价格上,副厂件由于走得是手工作坊的生产方式,其生产成本会相对低廉。所以正厂配件如果想成为市场的主宰,首先要在自己的实体店和代理商的通力合作下统一市场价格,规范市场价格。要通过获得原材料价格优势,降低制造成本完成价格上的劣势。而在产品质量上一定让顾客无后顾之忧,通过属性和数据让客户认识到你的产品质量有保障,工作时间和机器兼容程度上要远高于副厂件。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口碑。做到知己知彼,以己之强攻敌之弱,彻底击溃副厂件在客户心里带来的犹豫和不良情绪,将大部分中间客户拉向正品零配件的阵营。

    而当前零配件业务因其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和较高的利润成为各厂家追求的新的利润增长点,但是目前在我国,零配件业务还处于发展的初期,市场规范化不足,各厂家尤其是代理商投入的资金和精力也十分有限,导致零配件市场混乱,客户对纯正配件认知度不高的不良现状。因此说借机而行,打造高端、高质量的副厂五金配件,既符合客户认知,又能够提高市场率,同时引导客户对纯正配件的感观,快速实现增长。

 

123下一页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