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十三五”重点突破 机器人关键零部件

2016-04-07 08:29 性质:转载 作者:南方日报 来源:南方日报
免责声明:中叉网(www.chinaforklift.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继“人机大战”后,人工智能又进入了市场风口。6日,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三部委联合印发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继“人机大战”后,人工智能又进入了市场风口。6日,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三部委联合印发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以引导我国机器人产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专家表示,机器人产业的应用部分应交给市场,并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升级;而政府需要在基础零部件、关键技术、公共服务方面,为生产企业做好基础工作,助力企业将其进行应用和产业化。南方日报记者 赵晓娜

   现状销售量稳坐全球工业机器人“头把交椅”

   机器人的研发及产业化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高端制造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自2010年以来,全球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不断增长。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近日发布最新报告称,未来工业机器人需求仍将加速增长。2015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进一步增长,比2014年至少增长15%,2015年—2017年年平均增长率将达12%。其中,汽车产业和电气、电子产业是其增长主要驱动力。

   该机构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到2014年,工业机器人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7%。在此之前,工业机器人安装量的增速从未如此迅速。2005年至2008年,工业机器人年均销售量约为11.5万台。从2010年到2014年,这一数字增长至17.1万台,增长量约48%。

   2013年,中国以3.7万台的销售量,首超日本全球排名第一。201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增长了29%,共计229261台。其中,来自中国的销量就达到5.7万台,站稳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的领先地位。

   近十年来,很多国家将机器人作为国家计划进行重点规划和部署,中国也不例外。作为我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将机器人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领域之一。

   根据“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预计2025年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26万台,保有量达到180万台。

   差距机器人生产企业偏小

   《规划》指出,与机器人产业发展快、市场大的背景相比,我国机器人产业还存在生产企业较弱、产业体系欠缺等问题。

   根据OFweek行业研究中心数据统计,截至2015年末,国内机器人相关企业数量达到1026家,其中广东省聚集的机器人厂商最多,达到285家,其次是浙江省156家,位列第二。

   然而,总体而言,我国工业机器人生产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近90%的企业规模在1亿元产值以下。行业龙头企业沈阳新松2015年销售收入达到16.9亿元,而国际四大巨头(瑞典ABB,日本发那科、安川,德国库卡)销售收入超百亿元。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黄阳华表示,从全球来看,四大巨头控制了全球大部分市场。国内企业没有与四大巨头竞争的实力,在技术储备、市场份额、基础研究、科研人才以及产业链控制方面都处于弱势。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院长徐方此前表示,技术是制约我国智能化机器人生产的主要障碍。智能化机器人四大关键技术计算、视觉、语音和驱动中,目前国内只有语音领域不逊于国际先进水平,其他方面仍有差距。

   赛迪智库1月底发布的机器人专题报告指出,核心部件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依然难以改变,企业成本压力大。2015年,约75%的精密减速器从日本进口,伺服电机和驱动超过80%依赖进口。

   在机器人产业“外强内弱”的背景下,来自国外产品的竞争激烈。2014年,在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5.7万台的盘子中,国产工业机器人仅为1.7万台,在市场总额中占比不到30%。而外资企业积极扩产,并且从整机组装深入到关键部件生产。

上一页12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