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起: 杨元庆、吴鹰、李彦宏、马化腾和贾跃亭
昨日上午,中国(深圳)IT领袖峰会举行高端对话,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及首度现身峰会的乐视控股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贾跃亭同台,分享各自对近来的热词“共享经济”的理解。
为引导四位嘉宾更为具体地阐述自身企业在未来IT技术共享上的思路,数字中国联合会主席、主持人吴鹰提出的问题也趣味性十足:假设百度、腾讯、联想、乐视分作两两合作的阵营,杨元庆与贾跃亭如何挑战马化腾与李彦宏?面对主持人的刁难,贾跃亭的“BAT(中国互联网公司三巨头,即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已到巅峰”、杨元庆的“我和Pony(马化腾)要很好的合作但不能合并”等风趣言辞,也数次引发全场笑声。
李彦宏——技术会带来一定的威胁,也会不断带来收益
“百度等公司掌握着大量数据,这是否会阻碍发展?能否把这些数据都拿出来共享?”对此问题,李彦宏表示,他不认为数据本身能产生价值,而必须和各个行业结合才能产生价值,必须共享出来才能发挥价值,“比如百度翻译、定位等等都是共享出来的,通过共享技术积累数据,有了数据就能有更多进步,这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共享经济的定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定义差不多,主要是按需分配,而不是强调谁拥有什么。但是理想虽美好,还要看现实和技术进步。”
谈及BAT未来的关系时,李彦宏说,自己以后和马化腾合作的可能性很大,但不可能合并,“两家这么大体量的公司合并,风险就太大了。”李彦宏笑着说。他认为,人工智能技术是披着狼皮的羊,其实没那么可怕,“技术会不断带来新东西,一方面是一定的威胁,比如某些职业的消失,另一方面会不断带来收益,最后以共享经济模式,让人们最直接地从技术的进步当中获益。”
马化腾——与合作伙伴分享数据是一个趋势
“现在假设你是马云,你能做什么事?”吴鹰给马化腾的这个问题,引发了在场人们的兴趣,但马化腾未作正面应答,而是说起了自己参会的感受:科技创新局势下,如何才能让科学家而不是企业家成为大众偶像与追逐点。
马化腾认为,应让更多的企业,包括企业内部的管理团队发挥自身特点,互相协作,“而不是全部在一个企业、在一个很垄断的行业里面去发展。所以,我更倾向于形成一个多元化的生态方式——企业应该越做越小,越做越专,分工越来越细,大家一起撑起生态的发展。”
马化腾认为,四位嘉宾分组合作对抗,有点硬件与软件业对抗的意味,“现在有两个流派,一个是硬件起到相当大的主导作用,另一个则是软件让硬件厂商分化。这是一个动态平衡。”当主持人提到阿里巴巴的深度社交平台“钉钉”并询问腾讯是否会推出企业版微信时,马化腾表示,“社交的网络效应规模非常明显,而企业级软件慢很多,不像消费者触及应用那样瞬间传播。”
现场自由提问环节,马化腾被现场听众提问道,为何不做用户数据共享?马化腾回答:“如果是统计性的数据没有问题,但具体的、甚至到个人用户隐私的共享,我们无权去做。”但他也认为,与合作伙伴分享数据是一个大趋势,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应该把数据给哪些企业,它要得更多怎么办等等,这些问题我们也在思考。”
贾跃亭——下一代互联网应打破各种边界,实现创新
“乐视更注重创造一个全新或更高的维度,而非与联想、BAT在同一路径下竞争。”贾跃亭发言之初便表示。他认为,目前更多见的是信息与资源的“狭义共享”,并提出“在生态经济学下应是全面共享,包括能力、资本的共享,最终实现价值共享。”
贾跃亭表示,产业融合、跨界创新、创造新价值便是乐视的理念,“希望把创造的新生态价值与所有竞争对手实现共享,实现真正的竞合。与BAT处于不同维度间进行生态共享。”
“BAT已到巅峰,下一步干什么?”贾跃亭认为,下一个时代将是互联网生态时代,而互联网与终端及内容、服务的结合,可能会创造出全新的经济形态与用户价值,而颠覆性创新,恰恰都出现于不同领域或企业之间,“下一代互联网应打破各种边界,实现创新,且所有的创新无缝对接。”
贾跃亭认为,未来10到20年是中国互联网企业融合消费电子企业、整合文化企业后走向国际化的机遇时期。“全球化市场恰恰是共享共生的,不可分的。怎么让全社会资源为用户提供价值,这是中国企业是否能够成功的关键因素。”
杨元庆——经济源于分享,想建分享平台
阐述“分享”与经济联系,比“共享”更为恰当之后,杨元庆以原始时代的生产、易物活动为例,说明了“经济和分享从来分不开”的观点。杨元庆表示,目前的IT技术分享只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他以百度的维修服务业务为例,认为“尽管考虑使用分享平台可提升客户满意度,也节省了建立维修站的费用,但还不算好。未来我想建成一个大的分享平台。”杨元庆表示,无论是联想内部还是外部的研发团队,“在开发过程中可以用我们实验室做一个分享,我们可以分享给更多用户,分享经济会有广阔发展前景。”
与贾跃亭分入同一“阵营”的杨元庆对其提出的“打破边界”的观点表示认同,但认为企业不是上下游通吃、什么事都能做的,所以要认清自己的边界、核心竞争力等。
网络上的医生 都不是最好的医生?
“看病难”话题也上了IT峰会
“看病难看病贵”话题也上中国(深圳)IT领袖峰会——昨日下午的峰会第二场主题论坛上,围绕“结构性改革与消费升级”,与会嘉宾展开了热烈讨论,并将对话焦点集中在生命科学、医疗及相关的健康行业,互联网医疗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被一致看好。
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说,结构性改革和消费升级具体在医疗方面,是完善现有的医疗制度。“看病难是供给问题,看病贵是定价问题,有没有可能利用互联网解决供给问题,让医生自由执业?自主定价?这些运用互联网方法应对现在的医疗难题都有帮助。”他说。
针对“互联网上的医生都不是最好的医生,因为最好的医生太忙,一般在医院混得不好的医生才上网络平台”这一说法,张锐表示,今天说好的医生都很忙,是因为目前互联网给这些顶级医生带来的价值还不够,如果今天让中国一百个主任级医生在平台上每年赚一百万,每个医生都有时间上互联网了。互联网会影响很多医生,但思维方式,和患者的结构方式,交流与工作方式,这样的东西慢慢会从中心突破,它所带来的意义是深远的。
谈及看病难看病贵,健康之路(中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万能认为,看病难是整个供需的匹配出了问题。而通过互联网化的切入点,创造出增量,在增量里面就能获得收益。
要改变医疗行业现状,张万能认为需要两个“部队”,一个是外面往里攻,另外一个是从里往外攻,需要一起努力。而他选择的是把服务体系融到整个健康服务体系里面去,为医疗行业做互联网能力建设,通过互联网化的手段让医疗行业变得更好。
2025-03-02 08:21
2025-02-25 10:58
2025-02-25 10:58
2025-02-25 10:37
2025-02-24 09:43
2025-02-24 09:43
2025-02-24 09:43
2025-02-24 08:34
2025-02-20 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