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企业动态 > 正文

打造工匠精神需破“学历藩篱”

2016-03-25 07:07 性质:转载 作者:新华日报 来源:新华日报
免责声明:中叉网(www.chinaforklift.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全国两会后,“工匠精神”成为热词。专家指出,要在中国这个入职、加薪、晋级都“唯学历”的市场培养工匠精神,急需打破多重藩篱。技...

  全国两会后,“工匠精神”成为热词。专家指出,要在中国这个入职、加薪、晋级都“唯学历”的市场培养工匠精神,急需打破多重藩篱。

技能大赛获奖者心存遗憾

  3月18日,15家校企合作企业在南京技师学院为优秀学生颁发年度奖学金。该校数控编程专业四年级的房可去年在南京市高技能竞赛中获得二等奖,领到了2000元奖学金。

  班主任告诉记者,像房可这样的技术能手,毕业后找个月薪5000元的岗位很轻松,发展前景不比本科生差。

  “有没有庆幸当初选择学习技术?”当记者问及这个问题时,房可坦言,自己是因为初中毕业没有考上好高中,父母为了以后能有一个稳定工作才让自己读的技校。他对技校专业课程非常感兴趣,学起来也很轻松。“不过如果能先上个本科,拿个学历后再学技术会更好。现在大家都认文凭,同学聚会时,像我们这样没上过大学的,总觉得低人一等。”

  其实,国内很多技能高手当初选择学习技能,都有像房可那样的无奈。为我省摘得首枚“技能界奥林匹克”奖牌的惠希奇,由于高中成绩不佳,高考一结束便跟着邳州老乡南下打工,父亲也因为儿子学习成绩不理想觉得在村里抬不起头。恰逢当年盐城技师学院去邳州招生,由于技校对高中生实行注册入学,没有分数限制,父亲抱着“打工也要一技之长”的想法帮儿子报了名。

  父亲的决定改变了惠希奇的人生。到盐城技师学院后,惠希奇很快喜欢上了电气工程自动化的专业学习,最终击败各路好手,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并摘得银牌。得知消息后的父亲高兴得在家门口放起鞭炮庆祝……

打造工匠精神需要职业认同

  “成才的道路并非只有考大学,也希望更多中学生能认清自己,不要去挤高考这座独木桥,学技术也能成才。”这是获奖后的惠希奇最大的人生感悟。

  其实,在制造业发达的德国瑞士,技能成才一直就是普遍共识。培育技能工匠的方式有两种,传统的学徒制和高效的、体面的职业技术培训。瑞士有三分之二的学生选择做学徒,学徒制教育是瑞士钟表业成功的一大法宝。而德国近80%的年轻人接受的是职业教育,大学毕业生占同龄人的比例仅为20%。正是成功的职业教育,为“德国制造”提供了大量优秀的产业工人,也成为德国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源泉。

  但在学而优则仕的中国当下,蓝领工人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都不高,尤其是在农民工成为蓝领工人的主体后,“农民工”几乎成了蓝领工人的代名词。很多人都有这样一种职业虚荣心,认为当蓝领丢人,即使当蓝领比做白领的工资多一倍,也不愿意自己或让自己的子女去当蓝领。

  这种情况,在每年的技校招生中可见一斑。作为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我国的技师院校与高等院校的学历教育不在同一培养序列。毕业生拿的是技能等级证书,没有学历文凭。在招生序列上,往往是在本科、专科、职业学校招生后才开始技工院校招生。即便是盐城技师学院这种每年都能在国内外大赛上斩获大奖的知名技校,每年还要到处寻找生源。绝大多数技工学校都是从农村高考、中考落榜生中招生。

  但是,没有优秀的工匠,再好的设计和研发也无法变成实际产品。这两年,在国内“海淘热卖品榜单”上,指甲钳、保温杯、钢笔、箱包等一大批日用品纷纷上榜。根本原因就是“中国制造”的质量没有达到消费者预期。

  南京眼镜协会秘书长王云说,优秀的中国制造需要优秀的人才。他以行业为例,南京医科大学、金陵科技学院等都设有眼镜光学专业,但学生一听说毕业后要在眼镜店站柜台就纷纷改行。这些年来,这些学校毕业生从事眼镜行业者不足5%。为了培养后备人才,协会不得不把目光投向了中职院校。王云说,打造“工匠精神”首先需要职业认同,如果还像目前这样认为工人、蓝领低人一等,工匠精神永远只能停留在口号上。

上一页12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