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2015-12-07 17:57 性质:转载 作者:工业和信息化部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
免责声明:中叉网(www.chinaforklift.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指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这是党中央站在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保障国家安全和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建设制造强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调结构、转方式、促创新任务十分艰巨。《建议》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并且明确要求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这一重大战略部署,体现了党中央对制造业战略定位的新认识和重视实体经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发展新动力的坚定决心。

  建设制造强国,是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战略选择。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特别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调整,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试图重塑制造业竞争优势。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快谋划和布局,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谋求新一轮竞争中的有利位置。面对全球产业竞争格局的新调整和抢占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的新挑战,我们必须前瞻部署、主动应对,在新一轮全球竞争格局中赢得主动权。

  建设制造强国,是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实现提质增效的客观要求。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实现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重点在制造业,难点在制造业,出路也在制造业。“十二五”以来,我国制造业稳步发展,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稳居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之位。但也应看到,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结构不合理,信息化水平不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低,企业全球化经营能力不足,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们必须坚持调结构、转方式不动摇,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以制造业提质增效升级保证经济实现中高速增长,推动国家竞争力整体提升。

  建设制造强国,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支撑。制造业是实现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参与国际竞争和保障国防安全的基础所在。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不可能成为经济大国和强国,制造业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根本保障。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制造业这一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战略支撑。

  “十三五”时期建设制造强国的重点任务

  《建议》指出,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创新发展,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这是建设制造强国的基本要求。制造业发展必须以创新为基点,不断培育发展新动力、厚植发展新优势、构建产业新体系,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十三五”时期要重点完成以下几项任务。

  构建以智能制造为重点的新型制造体系。《建议》提出,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引导制造业朝着分工细化、协作紧密方向发展,促进信息技术向市场、设计、生产等环节渗透,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这是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方向,是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必然要求。应积极顺应这一趋势,把智能制造作为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继续做好两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以实现重大产品和成套装备的智能化为突破口,以推广普及智能工厂为切入点,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加强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布局,发展基于工业互联网的众包设计、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构建新型制造体系。

  着力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工业基础包括核心零部件(元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技术基础四个方面,其能力水平直接决定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可靠性,一直是我国工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建议》明确提出实施工业强基工程。要按照《建议》要求,加强“四基”创新能力建设。加强应用牵引、平台支撑、重点突破,攻克一批先进基础工艺,解决重点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推动企业协同创新,提高核心基础零部件的产品性能和关键基础材料的制备水平,提高重点行业产品的性能稳定性、质量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形成整机牵引和基础支撑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加强制造业质量品牌能力建设。《建议》提出,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支持企业瞄准国际同行业标杆推进技术改造,全面提高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等水平。这是制造业创新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塑造制造业竞争新优势的重要内容。应针对重点行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进先进适用技术、工艺、装备等的推广应用,组织攻克一批长期困扰产品质量提升的关键共性技术。加快推行先进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改进质量控制技术,完善质量管理机制,夯实质量提升基础,优化质量发展环境,努力实现制造业质量大幅提升。鼓励企业追求卓越品质,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塑造中国质量、中国品牌的整体形象。

  大力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这是制造业创新发展的着力点,是培育新产业新动力的重要方向。《建议》前瞻部署了“十三五”时期重点突破的十大战略领域,提出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促进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产业发展壮大。要按照《建议》要求,引导集聚社会各类资源,突破共性关键技术与工程化、产业化瓶颈,组织开展应用试点和示范,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通过5到10年的努力,实现自主设计水平和系统集成能力明显提升、基础配套能力显著增强,重点领域基本实现自主研制及产业应用,重要领域装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上一页123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