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引导用户选择更可靠的正品配件;另一方面则是让配件的销售渠道更通畅,让用户更容易找到我们。”余亚军这样规划。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柳工配件公司一直在积极行动。除了常规的用户走访外,配件公司还全力利用新媒体平台的优势,将各种理念、配件挑选方法和使用经验传递给用户。
渠道方面,目前柳工已经在郑州、诸暨、常州、蚌埠四地建立了柳工品牌配件区域中心库。当然除了服务国内之外,随着国际化脚步的拓展,柳工零部件也开始源源不断地发往全球,包括发达地区。在俄罗斯、迪拜、新加坡、南非和巴西,美国、荷兰、柳工已经建立了零部件中心;在墨西哥、中亚、西非等地,柳工亦进行着长期持续的推进。
多线生长
在柳工的发展过程中,对用户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一直是颇为亮眼的一笔。随着整个后市场体系的完善,尤其是随着柳工在再制造领域上的发力,“全生命周期服务”的深层含义被不断释放而出。
21世纪第一个十年行将结束时,“再制造”成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又一个新热点。2009年,柳工成为首批机电产品再制造试点单位。随着发改委有关“再制造”政策、通知的出台,柳工在此加快了脚步。
2011年1月,柳工再制造试点实施方案通过国家工信部审查,成为工信部首批再制造产品认定受理企业之一。2012年,柳工规划了面积与一个足球场差不多大小的再制造工厂,并在其中正式展开以传动、液压系统旧产品为毛坯的再制造业务。
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对标领先企业的工艺、技术和装备,通过摸索中国工程机械用户群体的需求层级,对接用户多元化的需要,“柳工在一年多的时间内真正想明白了再制造的意义—再制造不是部件翻新,不是修补,而是完全的100%性能的恢复,是在规范的商业模式下,唤醒原有产品的剩余有效价值,并将此回馈用户和市场的途径。”余亚军这样阐释自己的理解。
理念、认识、技术手段不断成熟,2013年,柳工将再制造业务的焦点聚集在装载机、挖掘机零部件上,并以油缸、阀、液压马达为重点,最大化地发掘再制造产品的价值空间,并以此塑造一个新的业务增长点。
在柳工整个后市场业务驱动级中,发力点远不止一个。全球范围内,成熟的产业以及地区,经营性租赁、融资租赁堪称绝对的主流,也是“服务多元化的核心重点”。对于中国企业而言,除了这种意义之外,经营性租赁、融资租赁等,还成为本土制造商更顺利地跨足海外的途径之一。“正是因为如此,以后市场事业部为主体,柳工一直着力推进在海外重点市场展开融资租赁,并将此作为提升市场地位的必要营销手段。”余亚军说。
后市场另一个关键节点—二手设备业务上,柳工也早早悄然开始行动。几年前,柳工机械官网上就已经链入了专门的“二手设备”子站。站内除了简单的设备介绍、购买功能外,还植入了二手设备选购、渠道分布等更丰富而多元的内容。线上之外,线下实体——代理商门店环节,柳工二手设备的流入流出也甚为通畅。
有了完善坚实的二手设备业务“打底”,近年来柳工渠道体系内的标杆代理商,还通过二手设备跨国经营租赁,积极参与到国有大型施工企业的国际业务中去。“在市场低迷的时候,这块业务的开展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代理商以及柳工的运营压力。”一位规模颇大的柳工代理商这样认为。
多环节、多点同时出击,柳工的后市场业务在行业整体低迷背景的映衬下,更显升级。而走过了培育期之后,柳工后市场板块的下一步拓展,无疑还会面临更多既有的、突发的挑战。
对此,余亚军显然已经早有准备—在他的微信中,朋友圈的背景不知何时已经变成沙漠中的行者,长长的一串脚印留在身后;看起来在对艰辛付出有所预期的同时,柳工后市场业务已经理清了未来的方向。
2025-04-28 14:41
2025-04-28 07:44
2025-04-28 07:43
2025-04-28 07:41
2025-04-28 07:40
2025-04-27 18:23
2025-04-27 18:22
2025-04-27 18:21
2025-04-27 18:19
2025-04-27 1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