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提出“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绿色制造是其中重要篇章。
“绿色制造包含三方面内容: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推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积极构建绿色制造体系。要实现工业绿色制造,解决当前工业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重等突出问题,必须要以绿色制造工程为抓手,充分发挥其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绿色制造工程将着眼于大气、土壤、水等源头污染防治,围绕能效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等重点领域,依托专项技术改造、试点示范、标准引导和强化绿色监管等手段有序实施。”近日,就如何落实《中国制造2025》,全面推行绿色制造,中国工业报记者专访工信部赛迪研究院节能所所长顾成奎时,他做出如此表述。
能效提升是重点
顾成奎表示,制造业的绿色改造升级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是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二是新兴产业的高起点绿色发展。钢铁、有色、化工等传统制造业在我国工业结构中占主体地位,体量大、能耗高、污染重,因此,加大对传统制造业的技术改造力度、实施专项技术改造,成为制造业绿色改造的重中之重。
“十二五”以来,围绕传统制造业的技术改造,国家、相关部门、地方和企业都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总体看,我国工业产品单位能耗与发达国家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能源利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2014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为42.6亿吨标准煤,其中工业领域占比在70%左右,而工业创造的产出占全国GDP的比重却不到40%,工业能效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要加大能效提升等专项技术改造力度,在钢铁、石化、化工、建材、有色金属、纺织等行业中围绕能源使用及转换的重点工艺、工序和设备推广热电联产、煤炭高效燃烧、新一代炼焦等先进节能技术工艺;加快淘汰落后机电产品和技术,持续提升电机、锅炉、内燃机及电器等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水平;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对传统制造企业用能监测和控制优化管理。
推进重大资源综合利用
随着我国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尾矿、粉煤灰、煤矸石等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废钢铁、废有色、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等再生资源产生规模越来越大。为此,顾成奎认为,要以尾矿、粉煤灰、煤矸石、赤泥等为重点组织实施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加强产业链衔接,加快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培育一批典型龙头企业,逐步扩大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规模,促进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全面推动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建立完善废油、废塑料、废旧纺织品、建筑垃圾、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等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行业规范制度,打造一批再生资源综合利用重大示范工程,积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发展再制造产业,针对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盾构机、重型矿用载重车等大型成套设备及关键零部件实施高端再制造,利用信息化技术对传统机电产品以及通用型复印机、打印机实施智能再制造,对老旧和性能低下、故障频发、技术落后的在役机电装备实施在役再制造。
2025-03-13 09:20
2025-03-12 15:57
2025-03-11 11:17
2025-03-11 09:18
2025-03-08 11:38
2025-03-08 08:52
2025-03-07 10:19
2025-03-07 09:29
2025-03-06 14:03
2025-03-03 0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