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致敬!向那些已逝的伟大企业家

2015-04-06 19:50 性质:转载 作者:凤凰财经 来源:凤凰财经
免责声明:中叉网(www.chinaforklift.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导语:又是一年清明节,在这个传统的寄托思念的日子,总裁邦也为向那些历史上对我们做出巨大贡献的企业家的表达敬意,在此综合了总裁邦...

  导语:又是一年清明节,在这个传统的寄托思念的日子,总裁邦也为向那些历史上对我们做出巨大贡献的企业家的表达敬意,在此综合了总裁邦清明特辑。而之所以用致敬而没有用缅怀,是因为“缅怀”只为追思,而“致敬”则是为了传承。这些企业家虽然已经逝去,但是他们的精神将永恒的激励着我们前行。因篇幅有限,未能列举的企业家欢迎各位补充。

  中国篇

  “慈善传奇”邵逸夫

  每当提起邵逸夫先生的名字时,往往会伴随着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头衔,但邵逸夫作为慈善家的形象早已定格在人们心中。邵逸夫并非香港最有钱的人,但却是香港富豪中屈指可数的大慈善家,他在香港的影响力源自于他的影视王国,而他在内地的口碑则主要是因为他的慈善捐赠。据统计,邵逸夫历年捐助社会公益、慈善事务超过100多亿港,兴建了6000多个教育和医疗项目。尤其是对教育事业和科技事业,邵逸夫捐赠的教育资金遍布神州大地,全中国多家高等院校均有邵逸夫命名的“逸夫楼”。

  遍布全国的“逸夫楼”

  邵逸夫原名邵仁楞,1907年生于浙江宁波镇海。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荣誉主席,邵氏兄弟电影公司的创办人之一。

  邵家八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六,旧上海时代人称“邵老六”,来港后尊称“六叔”。邵逸夫在1958年于香港成立邵氏兄弟电影公司,拍摄过逾千部华语电影,另外他旗下的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惯称无线电视)主导着香港的电视行业。

  自1985年以来,邵逸夫通过邵逸夫基金与教育部合作,连年向内地教育捐赠巨款建设教育教学设施,截至2012年赠款金额近47 .5亿港元,建设各类教育项目6013个。历年捐助社会公益、慈善事务超过100多亿港元。

  1974年获英女王颁发CBE勋衔。1977年,邵获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册封为下级勋位爵士,成为香港娱乐业获“爵士”衔头的第一人。1990年,中国政府将中国发现的2899号行星命名为“邵逸夫星”。1991年,美国旧金山市(三藩市)将每年的9月8日定为“邵逸夫日”。2002年,创立有东方诺贝尔之称的邵逸夫奖,每年选出世界上在数学、生命科学与医学及天文学卓有成就的科学家进行奖励。2011年正式退休,邵逸夫也是全球最长寿、任期时间最长的上市公司CEO。2014年1月7日,邵逸夫逝世,享寿107岁。

  新中国第一代企业家

  比如荣毅仁、王光英等

  (左)荣毅仁 (右)王光英

  荣毅仁进出政界、商界数次。数次“荣毅仁是我的第一个‘首富’,当时我对他是不是国家副主席不很了解。”胡润说。1999年,胡润尚在《福布斯》任职,荣毅仁及其家族被排为中国50位富豪之首。在中信内部,员工私下仍称其为“荣老板”。

  然而“荣老板”的意义远非财富所能表达。“从解放到改革开放,荣毅仁的后半生是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曾任中信总公司副总经理的张绪武如此评价。张是清末南通著名实业家张謇的孙子。

  荣毅仁曾经是一个符号,中国政府由此对外传递改革开放的决心和速度。“无论中信公司的试验产生什么结果,这家公司是不会破产的。因为,正如一位分析家所说的那样,倘若真破产了,也就意味着中国开放政策的失败。”1987年,《远东经济评论》发表文章说。为使他的符号意义对海外更具辐射力,荣毅仁的党员身份生前未曾公开。

  像荣毅仁和王光英,选择在那个时代做一面旗帜。香港前特首董建华的父亲董浩云在1949年携家眷离开上海,举家迁往香港。

  早在此前八年,董浩云便在香港开始铺展他的产业,重组并注册了中国航运信托公司。命途多舛的企业后虽然在战乱中经历了日本的没收、美国的扣压,董浩云还是抓住香港经济上行的大势,在60年代已经奠定了自己“世界级船王”的地位。

上一页1234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