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星期四晴
下午两点半,执法检查组合肥驻地宾馆会议厅。十余家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科技服务机构的代表汇聚一堂,围绕科技进步法进行座谈。
执法检查组组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唐天标首先宣读了吴邦国委员长的重要批示,随后他指出,此次座谈会“既想了解你们贯彻实施法律的好经验、好做法,也想知道遇到的困难、障碍,希望你们能从政策法规层面为解决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苏世怀首先发言。他认为,目前企业淘汰落后产能的措施和力度还不够,建议在法律实施中还应加大管理力度。
马钢集团是我国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也是安徽省最大的工业企业。目前具备1800万吨钢以上配套生产规模,总资产超过800亿元。
在苏世怀看来,集团正是通过“十五”、“十一五”期间的大规模技术改造、淘汰落后和结构调整,才达到了今天的规模。
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张毅力说,“如何提高金属的利用率和资源综合利用,希望国家多出政策。”
安徽叉车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工业车辆研发、制造与出口基地,其核心企业安徽合力股份公司是目前我国叉车行业唯一的上市公司。公司同时还是国家创新型企业,拥有叉车行业最早、目前唯一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是全国为数不多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创新能力建设支持的企业技术中心。
公司总工程师马庆丰提出两条建议:一是能够加大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新能源工业车辆、工程机械产品在技术进步、产业化进程中的政策和资金扶持;二是能够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协调落实机制,明确牵头部门,指导企业更好地学法用法,将政策用足用活。
“省里出资2610万元扶持我们的数字出版和动漫产业,我们是科技进步的受益者,愿意继续做文化企业科技创新的推广者。”安徽出版集团控股的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进建议,制定允许文化创意产业申报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的政策。
与会人员纷纷把各自在实施法律过程中的心得一吐为快。
听了大家对科技进步法的体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表示很受启发。他说,在科技进步法的贯彻落实中,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对建设创新型的安徽做了很多贡献,对促进安徽经济平稳、又好又快发展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还有不少工作要做。尤其要在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人才培养、建立风险投资机制、促进民企发展等问题上继续努力,这是保持创新活力很重要的因素。他指出,今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现在开展科技进步法执法检查,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安徽省都很重要。目的在于促进法律各项规定的落实,推动自主创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国家安全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桑国卫提出四点希望:一是要进一步落实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科技创新,勇于抢占制高点。二是依法加大力度淘汰落后产能,要有刚性的标准,保护落后没有前途。例如在质量控制检验方面,国际上是企业标准高于行业标准,行业标准高于国家标准,国家标准高于国际标准。三是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和企业的情况,把发展技术优势和发展循环经济优势等因素综合加以考虑。例如有色金属,要力争在国际资源价格方面有发言权,否则就不可能对国家的资源进行很好的利用。四要加快完善科技评价体系,还要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中的军民结合和军民两用技术的融合应用,这对于科技创新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科技大学知识创新结硕果
5月7日星期五晴
早上八点半,记者随执法检查组一行来到素有“科技英才摇篮”美誉的中国科技大学。
今天上午,检查组要考察中国科技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筹建中)。
记者了解到,这三个实验室是中国科大在“985工程”二期建设中重点建设的创新平台的一部分。而以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为代表的“985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已成我国高等教育界的典型案例,受到国内外高度重视。
在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全尺寸火旋风实验平台前,伴随实验人员的演示,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张和平教授告诉记者,从1990年奠基以来,实验室已经开展多项重要研究项目并取得研究成果,在阻燃材料、火灾探测和灭火等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广泛应用于国家重大工程和重要建筑,包括“鸟巢”、国家体育馆、五棵松篮球馆等8座奥运体育场馆,以及国家大剧院、国家博物馆、布达拉宫、大型机场航站楼等100多个重要场所。
“十五”以来,科大先后承担产学研项目1500余项,转移转化成果100余项。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50余家,其中科大恒星、科大立安、科大鲁能集成、安科生物等已成为行业龙头企业。
在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高校有什么经验和难题?科大校长、中科院院士侯建国表示,高校作为知识创新的主体,主要的社会功能是培养人才和取得科研成果,产学研相结合还有待加强。
科大党委书记许武说,让高校独立建立起从研发到产品的完整链条是非常困难的,建议出台更好的政策,形成产学研优势互补机制,保障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
听了大家的发言,唐天标赞许说,科大不愧为享誉世界的名校,虽“资历”不老但底蕴很深,有优良的传统和校风。建校52年来,不仅培养了众多创新型人才,而且结出了大量科研成果,确实是一个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和拥有尖端科学技术的科研基地。
唐天标指出,科大在探索产学研相结合方面,也取得了很好成绩,培育出50多家创新型企业就是证明。他说,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最为关键的,一是资金投入,二是体制机制,三是政策支撑。我们要继续总结经验,不断探索,真正使科技创新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和有力支撑。
2025-07-15 09:36
2025-07-13 08:53
2025-07-13 08:49
2025-07-12 09:17
2025-07-10 15:24
2025-07-10 09:52
2025-07-10 09:50
2025-07-08 09:28
2025-07-06 09:27
2025-07-03 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