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总喜欢孜孜不倦地追问一个企业:你凭什么赚钱?特别是在如今“悲观的情绪弥漫制造业”的时期。这一次我们在浙江杭叉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杭叉”)听到的回答是:先让别人赚钱。
有关杭叉,企业改制是一个被人熟知较多的主题。和我们这个国家一部分幸运的老国企一样,杭叉在破产边缘依靠改制起死回生。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杭州叉车厂就陷入了破产的边缘,5年3次改制才使濒临倒闭的国企焕发了生机并持续稳定发展。2000年,杭叉第一次改制,确立了职工控股、国家参股、经营者持股的经营模式;三年后,公司又通过改制建立了规范的股份公司法人治理机构;2005年,通过理性调整,形成了以资金为纽带、杭叉母公司辖属40多个生产和经营性子公司的体制。2007年,净资产仅3亿元的杭叉销售量占国内第一,销售了37925台,销售收入突破了30亿元,同比增长40%以上;出口达到10647台,创汇1.4亿美元,综合经济效益指数356.3,连续8年位居叉车行业第一。
我们总是相信,在“改制”或是“改革”等这些有着明显宏大历史观的词汇下,总能发生一些激动人心的小故事或者小波折。杭叉也不会例外。
“肥水要流外人田”
很难想象这句话会出自一个在老国企服务了30多年的管理者之口,但事实是,赵礼敏早在10年多前就在阐述并实践“肥水要流外人田”的这一道理。
如今已经是杭叉董事长的赵,21岁就进入了这家企业,随后从普通岗位一直做到了企业高层。我们无从考证,这位“杭叉培养的管理者”为何能跳出老杭叉的管理眼界,从而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把杭叉的管理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老国企的某些思想和做法现在看来甚至是不可思议的。”赵礼敏侃侃而谈。如果可以,我们或许应该把时间拉回到10多年前的某一天。赵当时是主管生产的副厂长,“当时,一年才生产2000台叉车,工人加班加点,可企业却连年潜亏,效益一年比一年差”,面对这样的困境,赵礼敏就提出应该把一些零配件由自主生产转向对外采购。“一颗螺丝,自己生产需要5块钱成本,而在外面采购的话,只要2块钱,那为什么要自己生产呢?”
然而就是这样简单的设想,却得不到一些老员工的认可。“我一回来,等待我的是批判大会,责问我为什么自己能生产的却要去外面买!”
当时,赵礼敏无法用“世界工厂”的原理来给自己辩解,因为在那个时候,这个名词恐怕仅仅只在台湾或者珠三角沿海地带的外企间流传:在上世纪90年代,资源缺乏的浙江并不是外资工厂青睐的宝地。不过,现在赵礼敏已经可以用业界所言的“杭叉现象”来解释自己企业的这一运作方式。
所谓“杭叉现象”,就是坚持“两头强、中间精”的发展模式。“我们一头强抓技术,一头强抓营销,中间抓精装配。形象地说,有点类似于‘世界工厂’,因为它很多零部件都是进行全球招标采购的,杭叉充当的是整合资源的角色。”
而实际上,这就是一个“四两拨千斤”的小投入大产出。“全中国最好的汽车零配件在玉环,‘杭齿’(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有限公司)的变速箱是老牌子,‘玉柴’的发动机更不要说了。”于是,我们可以在杭叉身上,看到除了一些关键的零配件杭叉自制外,其余基本汇集了中国机械制造业中的顶尖产品。“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3亿多的资产能卖出30亿销售金额。”
业内人士称,目前国外很多大公司都是采用杭叉这种“世界工厂”经营模式。比如,德国林德、日本丰田和尼桑。“花最少的钱,做最有价值的事,同时在如今各项压力增加的时期,我们还能通过这个模式,分解风险。”赵礼敏深有感触地说。
“像4S店卖汽车一样卖叉车”
你得承认,在头悬利剑的境况下,并不是每家装备制造业企业都能够像杭叉一样,保持异于常规的产品更新节奏,并时刻不忘展示品牌尊严,仿佛昔日荣耀从未逝去。
杭叉每年新产品产值率均达到30%以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获得全国及省、市科技进步奖10余项次。2007年杭叉被认定为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
同时,杭叉目前在国内销售型分、子公司已达到40多家,无论是在新疆还是在黑龙江或者是在海南,杭叉都已经完成了销售网点的布局。经销商队伍已扩大到140多家,遍布全国各大中城市并向经济发达的城镇延伸,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立体的营销网络体系。在国外也建立了50多家代理营销服务点。借助营销网络,杭叉实现了营销和服务的一体化,在行业中第一家开通了400客服专线,第一家推出三包内主动强制保养服务。
“我们就想像4S店卖汽车一样来卖叉车。”或许在业界,更多的叉车厂的经营者,只是把自己的产品当作搬运工具来卖,而杭叉却认为,自己卖的是消费品。
于是杭叉针对用户个性化要求“量体裁衣”,提供特殊的叉车产品。这类产品量小面广,但要求高、要货急,一般企业很难满足这类用户的需求,这片几乎没有竞争的蓝海很快被杭叉牢牢占据。
每年杭叉为用户提供的特殊叉车约占产销总量的四分之一。在用户中形成了这样一个共识:“只要你提出搬运需求,不管作业环境、条件如何,都可以在杭叉买到你合适的叉车。”
“这些意识或者说改进其实是我们随着企业改制逐步开展的。”赵礼敏一直庆幸自己的企业能在“困难时期”来临前就已经做好了准备。今年1到7月份,杭叉的营业收入同步增长超过23%,产品销售率更是达到了惊人的99.42%。
目前,业内人士分析,整个叉车行业的效益已经大幅下降。“到年底这个行业或会有大的洗牌。”与此同时,杭叉也把自己的目标瞄准为全球物流装备的前十强位置,而事实上,依照杭叉目前的发展速度,要实现这一目标应该是为时不远了。
2025-04-27 18:25
2025-04-27 18:18
2025-04-24 13:29
2025-04-21 08:38
2025-04-20 07:42
2025-04-19 09:16
2025-04-18 09:06
2025-04-18 09:06
2025-04-16 13:34
2025-04-16 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