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150亿元蛋糕这样做成 ——解读渭滨经济发展的叠加效应

2008-01-30 00:00 性质:转载 作者:宝鸡日报 来源:宝鸡日报
免责声明:中叉网(www.chinaforklift.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最新的统计数字显示,在刚刚过去的 2007年,渭滨区在全市力夺三个第一:地方生产总值达到 157.6亿元,同比增长17.2%,总量和速度位居...
  最新的统计数字显示,在刚刚过去的 2007年,渭滨区在全市力夺三个第一:地方生产总值达到 157.6亿元,同比增长17.2%,总量和速度位居全市第一;财政收入突破 1.5亿元大关,同比增长32.5%,总量和增速位居全市第一;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3705元,位居全市第一。
  事实证明,渭滨人以创优争先为切入点,不仅做大了地方生产总值这块蛋糕,而且还实现了区域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渭滨区委书记周义告诉记者:刚刚过去的 2007年,我们以要在全市争第一,全省争一流,全国争位次为目标,打造竞争力,汇集凝聚力,共促推动力,从而形成了又好又快发展的合力
  风卷雪花,雪扑车窗。风雪中踏上渭滨大地,姜谭工业园合力叉车、凌云蓄电池等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嘉隆国际、国际万象等旧城改造项目工地,机声轰鸣;石鼓镇石嘴头、晁峪乡上川等农村,一座座拔地而起的移民新居,在飞雪中扑入视野,又渐逝于弥漫的飞雪中……
  文明的碎片,总是传承着岁月的光华,总量的扩张,必须选择好与快这两个重要节点。
  在渭滨,150亿元这块大蛋糕,就展现出经济发展的叠加效应。
  解读渭滨经济发展的叠加效应,不能用简单的数据来对比,而应该用哲学的视角来分析。好与快本来就是一对矛盾体,渭滨人正是以好为加数,一次次完成了与快的叠加,使经济大区的地位日益凸显。
  且看渭滨是怎样完成好与快的高效叠加?
  推进新型工业化是渭滨加快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近年来,渭滨区以产业群理念谋划工业发展,以政策扶持为导向大力发展民营工业企业,以骨干企业、重点项目和招商引资支撑经济高速增长,工业经济走上发展持续提速、效益质量不断增加、能耗逐步降低的科学发展之路。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 30%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以上。以好为加数,渭滨坚持以引进大企业大项目为支撑,投资过亿元的合力叉车、凌云蓄电池等项目先后开工建设,秦川铸件园、秦城工贸、石油机械、青海数控机床等总投资超过 40亿元的工业项目,也进入实施建设阶段。渭滨以好为着眼点,以快为着力点,去年全区合同引资超过 36亿元,完成重点项目建设34个,使工业基地技工贸收入突破 40亿元大关,姜谭工业园成为全市发展最快、质量最好的园区之一,实现了好与快的高效叠加。作为全国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去年底渭滨区已通过专家评审。
  按照“依托城市,服务城市、稳粮促经、以鲜活杂优取胜”的思路,着力发展具有城郊特点的菜果畜产业,渭滨已建成八鱼樱桃、晁峪优质花椒等十大农业科技示范园,“樱桃节”、“葡萄节”、“摘桃节”等特色农产品营销活动成功举办,进一步调优了一产、调大了二产、调活了三产,新增精细菜种种植面积 6000亩,各类鲜果 800多亩。“一村一品”格局的初步形成,使渭滨区在好与快的对接中,实现了优质高效农业的再次叠加。
  以科教兴区战略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支撑点,以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渭滨区连续两年用于“双高普九”的投资增量,占到了全区年度财政收入的 20%。去年 10月份顺利通过国家“两基”评估验收,并成功创建为全省仅有两家的“双高普九”县区。软实力的提升,为渭滨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源。按照环境优先、平安第一的发展理念,渭滨区作为全市唯一的省级“平安先进区”,已通过省级验收。以此为基点,渭滨区启动旧城改造项目 30个,改造城区小道路 12条,城市承载功能不断增强。着眼生态文明建设,加大南山绿化力度,采取企地共建绿化模式,九龙山、怡馨园、隆兴寺等广场(绿地)建设深入推进,从而把新老“双创”的成果推向了郊区和农村。渭滨国家星火技术密集区、工业园区双双进入全省“ 13115”科技创新工程重点支持项目,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53%,顺利通过国家“两基”评估验收,获得全省“两基”工作先进区。
  解读渭滨区经济发展的叠加效应,记者得出的结论其实很简单,这就是区域经济的发展和扩张,必须立足实际,找准突破口,好中求快。渭滨区正是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进程中,找准了突破口与着力点,实现了好与快的叠加,继而实现了环境与设施、服务与项目、软实力与硬措施等发展要素的全方位整合,从而做大了总量这块蛋糕,呈现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勃勃生机。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