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大型石油企业如何建立现代物流体系

2006-12-30 00:00 性质:转载 作者:东北证券网 来源:东北证券网
免责声明:中叉网(www.chinaforklift.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世界范围内的现代物流业的迅速发展向我国大中型企业的传统物流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尤其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更增加了这一挑战...

  世界范围内的现代物流业的迅速发展向我国大中型企业的传统物流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尤其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更增加了这一挑战的紧迫性。
  据近年的一引起研究成果表明,物流费用的比重已占到产品总成本的30%-40%,而我国企业的物流成本又远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因此,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了我国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作为事关国家能源安全的石油企业,由于其行业特性决定,基本上都是特大型企业,年产值都在几百亿远到上千亿元的规模之间,其物流成本的潜力自然也就很大。就目前我国石油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大高于发达国家先进在石油企业的现状分析,这其中物流成本所占比重也是相当大的。因此,面对入世后,我国原油、成品油市场的逐步开放,国外先进的大石油公司的不断进入带来的低成本挑战,我国石油企业迅速改变传统物流模式,转而建立物流体系已慢一项迫在眉睫的重大战略性任务。
  一、传统物资供应体系与现代物流模式比较
  传统物流指的是物品的采购,储存与运输及其附属业务而形成的物流活动模式;现代物流则是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整个采购、运输、包装、装卸、搬运、发货、仓储、流通加工、配送、回收加工及物流信息处理等各种功能而形成的综合性物流活动模式。二者的区别主要有三。
  一是在物流服务功能上一个“相对孤立”,一个“强调融合”。传统物资供应体系中的各种物流服务功能和组织机构设置是相对孤立的、作业交往是被动式的。如物资采购及仓储部门与运输部门是相互独立的两个单位,日常物流链动作时,物资供应部门是被动地等待钻井、采油等生产部门报送物资需求计划,然后再组织采购和仓储;而运输部门则是被动地等待物资供应部门和钻进、采幅等生产部门来要车,再去运送物资。而现代物流模式则强调物流功能和组织机构设置上的整合,通过物流服务各部门的一体化管理,来统筹安排采购、运输、仓储、配送等服务,通过组织设置的一体化,实现功能链的统一控制,以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二是物流信息技术上,一个“无外部整合系统”,一个强调“共享时信息系统”。传统物资供应体系中的信息系统是各自独立的,物流链上的各个环节之间的信息不能共享,生产和库存中的换料积存方面的“长鞭效应”就非常严重。而现代物流则是通过物流链上的信息时共享系统,极大地提高了信息在物流链上各个环节间传递的速度和质量,进而提高信息价值,减少库存,提高整个物流链的效应。
  三是物流管理上,一个是“分散管理”,一个是强调“系统管理”,传统物资供应管理体系中的各职能部门是分散管理的,各自为政的,整个物流管理链是间断式的,不能实施对整个物流链的统一控制,从而导致物资采购部门不能直接管理指挥运输货物的车辆,而运输管理部门又控制协调不了货源及其流向渠道和物资仓储部门的装卸车量等不协调现象,以致往往衔接不畅,协调效果差,运行效率低下,甚至出现企业内部的部分运输工作量外流,导致资金外流等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克服。而现代物流管理则是信托现代信息技术,强调的是整个物流链的系统化管理,从而形成了物流链相关环节的集中统一管理,所以信息流和物流的动作就通畅,效率高,成本自然低,其效益相对传统物资供应体系也就高得多。
  二、传统物资供应体系向现代物流转轨方式
  从上述比较分析中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的结论,我国的石油企业要赢得与世界发达国家先进同等企业的竞争主动权,站稳国内市场,拓展国际市场,就必须在降低物化劳动消耗和活劳动消耗的同时,下决心降低物流费用,尽快挖掘“第三利润源”,以缩短与具有现代物流优势企业的成本差距,提高竞争力。
  首先,应该眼睛向内,按照现代物流模式,对企业内部的物流资源进行重组,建立现代化的物流管理体系。这个重组是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针对石油企业的专业特点,在企业内部的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和回收废弃物流等四个部分中只选择供应物流和生产物流两部分作为重组对象。这是因为石油企业的主导产品是石油、天然气等便于管道输送的液体、气体物质,所以其产品销量物流多年来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专业化的管理物流体系;而回收废弃物流又因石油企业没有加工制造业那么多边角料等回收物料量而作业量很小,因此,可以忽略不做专题讨论。只有供应物流和生产物流才是石油企业目前最需要进行现代物流改造的物流业务范畴。石油企业供应物流的业务主要是由物资供应部门为石油企业所需的钢材、水泥、管材、泥浆药品,木材、钻具、五金电料等原料的采购和仓储作业,而春生产物流则主要是由运输部门负责的油田生产物料的现场运送和钻井队大型设备拆迁中的运输和吊装作业。由于传统物流体系设置中将这两部分物流服务功能界定为两个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所以存在着许多与现代企业物流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方面亟需改革。
  二是将供应物流和生产物流两大服务功能整合起来,实行管理控制一体化,从而实现石油企业的主要物流资源的整合,通过物流服务功能和组织机构的整合,使传统物资体系中供应物流与生产物流之间相对孤立和分散的管理,以及各自为政的间断式物流管理链转弯信息共享、统一调控、集中管理的一体化物流管理链,从面精简物流作业的重复性流程,提高信息交流和物流作业的效率,降低库存量,避免货源流失造成的企业奖金外流等,以求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据有关资料分析,一般可使物流费用下降6%~20%不等。
  三是在整合后的新物流体系中引入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手段。这主要包括基于网络技术的物流管理软件、电子商务、GPS和EDI系统等。通过建立的实时的信息管理系统,有效提升整个物流链的信息化水平,进而有力地支持整个物流系统的高效率运行。
  其次是眼睛向外,按照现代物流管理理念的要求,使物流服务向生产和消费两有关当局延伸,把企业物流与社会物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石油企业物流资源的服务领域进一步向社会物流拓展,开辟广阔空间,寻求更大的发展。这种发展可以有多种方式,笔者认为主要应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两种方式。
  一是现代石油物流企业要在做好石油企业内部物流服务的同时,大胆地“走出去”,开拓社会物流服务市场。这里一方面是因为石油物流企业由于自身资产规模比较大,而且作业范围因油田分布比较广而小脑的市场面积也比较大,所以具备拓展社会市场的业务实力。虽一方面,也是石油主业生产的周期性作业规律所决定的,特别是石油企业生产物流中钻井队的设备搬迁吊装运输作业,更是在钻井队进行设备搬迁时、吊车卡车等吊运设备常常是24小时连轴转,一天要干两天活,而钻井队进入正常打井钻进时,60%~70%的吊运设备又处于闲置、无工作量可干的状态。这种不均衡的主业生产的周期性作业特点。就为将这部分吊装运输能力转向为社会市场服务提供了资源上的可能。所以只要我们能够适时建立社会化的货运信息网络,能够有效地承揽到社会上的吊运物流工作量,就能有产地开展社会物流服务,为石油物流企业的发展增加一块新的发展空间。
  二是石油物流企业要主动内引,外联,采取“请进来”的策略,争取与有经济和技术实力雄厚社会乃至国外先进现代物流企业联合,以期与自己的规模优势互补,实现强强联合,争取跨跃式发展。这种外联即可心是裨性的投资、参股,也可以是虚拟的战略联盟,但目的都是取长补短,尤其是对于刚刚从传统物资供应体制转轨到现代物流企业的石油物流企业来说,更需要通过这种联合,来取得现代物流管理经验和信息技术以及物流软件开发与运用等方面的指导、帮助。
  总之,相信我国石油企业物流通过不断改革创新,一定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在新世纪的现代物流平台上,不仅能有力地支撑起中国石油企业的快速发展、壮大,而且能够在世界石油产业物流市场上占据应有的位置,并为我国社会综合物流产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