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企业动态 > 正文

丰田叉车的中国梦

2005-07-30 00:00 性质:转载 作者:刘靖红 来源:环球供应链
免责声明:中叉网(www.chinaforklift.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文/本刊记者 刘靖红 卜内门太古漆油公司物流主任周睿说:“进口叉车虽然价高,维修费用高,但损坏概率与国产叉车相比很低,我们仓库...
文/本刊记者 刘靖红
   卜内门太古漆油公司物流主任周睿说:“进口叉车虽然价高,维修费用高,但损坏概率与国产叉车相比很低,我们仓库中的国产叉车已逐渐被进口产品取代。” 国内很多叉车用户如今都有了类似的看法,可以看出,现在的叉车市场,外资品牌早已不是10年前的狼狈面孔,而丰田叉车就挑了这个时机进驻中国市场。
   苦苦培育中国市场多年后,林德小松根基已稳,几乎成为外资叉车品牌的代言人。据笔者调查,在全球市场,丰田叉车是第一品牌,市场占有率高达25%,在日本本土,2003年的市场份额更达42.6%,第二位的小松仅占19.8%,但在中国,丰田叉车的品牌认知度尚低。
与正在下滑的欧美市场相比,日趋成熟的中国叉车市场,是目前惟一保持高速增长的市场,去年的增长速度超过30%。丰田叉车的制造公司——丰田自动织机公司董事,海外营业部部长下升治说:“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中国市场对我们来说是非常有魅力的。”
所有知名外资品牌都已在中国现身之后,丰田叉车姗姗来迟,来得既是时候,又不是时候,但这是丰田进入中国市场最后的机会。
品质王牌
无锡吉宝糖果公司仓库主管魏海峰说:“进口产品通常8年后维修频率才开始加密,而国产叉车通常4-6年就要报废,我们损失不起作业时间。”中国叉车用户对产品品质的要求日益提高,以及越来越难以挤压的仓储成本,成就了丰田叉车的市场空间。
与丰田势均力敌叉车生产商林德十年前就进入中国,在中国市场中占有很大的份额,丰田初入中国,各类叉车都参照林德的售价定价,林德为了保持在中国市场的地位,开始不同程度的降价,如今,丰田叉车的售价在同类品牌中最高。
   丰田叉车在中国的销售公司丰田产业车辆(上海)有限公司销售部声称,对林德的价格宣战,不会动心。生产叉车的日本高浜工厂生产管理部永井部长说:“品质是丰田的命脉”,而品质的获得来源于不断改进的丰田生产模式。
    在丰田高浜工厂,除了异常清洁外看上去和中国的工厂没什么区别。厂区共有3条叉车流水线,每天生产量200台,其中组装量最大的一条产量占70%,平均每3分04秒就有一辆叉车下线。
在标号B11-05的第一道组装工序,一台无人搬运车将零件筐送上操作平台。由于产品按客户需求定制,生产线上的每一台叉车的型号可能都不同,所以,每一件零部件上都带有编码签,工人只需按顺序标号组装即可。一些复杂的部件,如发动机,则事先在附属生产线组装好后再上线。
   制造部蒲田部长指着工位两侧的货架说:“我们还在不断改进,今后,两边的货架只留一个,组装工人在线上根本不必思考,连选择都不需要,方便其更准确获取零部件。”在工序末端,机械手迅速将轮胎固定——注入机油,叉车逐渐现出雏形。
   在最后一道工序,装上平衡座和门架即组装完成,安装门架的同时进行检测,随后被开下生产线。蒲田说:“我们认为,如果产品品质依赖最后的检验,则为时已晚。我们的口号是,不让次品流入下一个工序,这不仅是我们不断改进生产的手段,也是丰田最基本的经营哲学。”
   问及丰田最著名的看板管理,蒲田微笑着说:“你们可能认为看板管理作为一种创新的管理模式很高深,但在我们看来,它只是实实在在的管理方法,是一种被贯彻的管理思想。”
    他随手拿起零件筐中的一个零件,零件上附带一个白底黑字的标签,上面的内容很丰富:零件供应商、数量、放置位置、什么时候进场等等,“通过这个小小的标签,该零件所需数量,生产情况如何,我们都能及时掌握。”
    这时,一辆无人搬运车沿着车间内一条蜿蜒的黑线驶来,自动给工位上料。蒲田说,看板管理其实已融入到车间的每个角落,这辆无人搬运车也是看板管理的一部分,它每天进出车间十几次,由电脑控制自动拣选零件,根据指令自动送到所需的车间、工位。
在可变式压缩机生产线旁,立着一块看起来很普通的黑板,上面详细标注了制品种类、循环时间(精确到秒)、生产能力、人员情况,甚至自动化比率,蒲田说:“这是一块典型的看板,它树立在丰田企业的每一条生产线。”而另一块巨大的电子看板,高高地悬挂在丰田的自动化仓库。

售后利润源

“我们没有延误过一个订单。”蒲田在讲这句话时一脸自信的表情,“我们每天都保持认真工作的姿态。”在丰田展览中心全球销售图上有一句口号:“We lead the way”,从这句口号中记者看到了同样的表情。
    丰田海外营业部部长下升治说:“我们的确来晚了,但我们一如既往地努力发展。现在,叉车已不仅仅是物流工具,中国市场的需求正与欧美看齐。丰田不仅考虑价格,我们提供的高品质、品牌、领先的销售网络和服务,肯定会受到用户信赖。”
     在一块看板上,记者注意到该生产线的产品自制化率达到100%,也就是说该产品完全自主研发和生产。在丰田的百年历史中,起步于织机,崛起于汽车,与完全拿来主义的日产不同,丰田走了一条艰辛的国产化道路。不断创新的气质也体现在丰田叉车的产品中,一台丰田开发的叉车就承载着120多项发明专利,这得益于拥有一个能快速反应客户需求的开发系统。
    过去使用内燃机叉车的地方正被电动叉车取代,如食品仓储对清洁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随着客户需求的变化,电动叉车的产量越来越高,现在已占全球产量的40%。旧型电动叉车的缺点是早上动力高,性能好,但动力无法持续保持,持续作业明显动力不足。这正是电动叉车开发的难点:对高性能的要求和追求充沛持久的动力表现。丰田解决了这一难题,率先采用交流电力系统,拥有动力保持功能,使叉车从早到晚都动力充沛。可惜该系统价格较高,目前中国用户采用这一系统的还不多。
   除了快速跟踪产品最新趋势,满足客户最新需求外,丰田叉车还非常注重安全性和舒适性。在产品研发阶段,就从性能到产品寿命进行多方面的检验检测。在一个状如太空森林的实验室,墙壁和天花板布满了突起的尖状物,它们将完全阻绝外部的电波干扰。这是一个中波实验室,用以测试电波对工人操作的影响。
   由于很多叉车在工厂使用,周围很可能布置有影响叉车零部件正常操作的设备,如焊接设备,这是否会影响操作人员造成误操作?叉车本身的颠覆会不会对其它设备造成影响?就是在这里对产品的安全性进行研究。
   在丰田的研发中心,还对寒冷环境、噪音环境等进行全面的功能测试,从而确保产品的广泛适应性。由于丰田叉车销售100多个国家,工作条件从高温沙漠到天寒地冻,所以“我们的产品经过了最严格条件的检测,为了确保质量,我们自己对产品比客户更严格。”丰田的研发费用达销售额的4%-5%。这种严格的质量控制一直延续到售后服务体系中。在丰田叉车千叶县销售公司,每一辆从高浜工厂运来的叉车都要重新检查,以确认规格和操作状态,才会向客户交货。为了保护客户的叉车,开始使用10天和1个月后,都要进行免费检查,此后还要例行月检和年检。

   销售公司同时承担所有售后服务工作。为了不影响叉车作业,通常进行现场维修,维修难度较大的才会搬运回销售公司的维修车间。千叶县销售
公司是丰田叉车在日本最大的销售公司,配有50辆装载工具、零部件、机油的服务车,像一个小型维修厂。每一个维修人员都具有2级专业资质,装备有手机等快速联络工具,被指定特定的区域每天进行巡回检查,平均每人负责300辆叉车。一旦接收到客户紧急修理要求,维修人员必须在30分钟内赶赴现场。公司总经理八本孝说:“我们的员工对客户信任非常看重。”据他透露,公司的售后服务利润已超过销售利润。

逐鹿中国
   在丰田自动织机的宣传手册上,有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我们从事的各种工作,都从梦、技、心开始,这是我们最珍视的东西,是我们持续生产的原点。”丰田产业车辆上海公司对中国市场的梦想是,到2008年,销量达到5000台,占据10%的市场份额。
     丰田自动织机董事,也是上海产业车辆公司董事长松蒲达郎对这个目标很有把握,他表示,这个目标非常现实,预计中国叉车市场规模将从2003年的4.4万台,扩大至2005年的6万台左右,其中外资品牌将从2003年的1.2万台增长到2005年的2万台。“我认为实际情况会超过这个目标,达到6000-10000台。”
    2003年,丰田叉车在中国销售了801辆,市场占有率只有1.8%,要实现10%的目标,必须扎实地从服务网络建设,从3%、4%的增长做起。成立于2003年6月的丰田产业车辆上海公司已迅速在全国15个省市铺设了25个经销网点,拥有14个经销商。
    松蒲对丰田叉车的迟到并不讳言,由于2001年4月前丰田叉车的销售归属丰田汽车,自动织机只负责研发生产,销售、生产协调不好等造成市场延迟。目前,一批原属丰田汽车,具有丰富海外销售经验的精干人马已划拨丰田自动织机,产销合一的布局已经完成。
丰田工业(昆山)工厂从去年4月正式投产叉车,去年生产了300辆,远远跟不上销售步伐,对此,松蒲董事解释说,未来5000台的销售目标,昆山工厂要承担相当大的数量,但在采购、生产上还需要磨合,我们很慎重。其实产量上去并不难,问题是如何销售出去,之后以什么品质的服务提供给客户,这是难点所在,需要我们快点去实现。目前,上海公司正致力于教育和维修培训,以尽快完善其服务体系。
丰田自动织机副社长丰田铁郎说:“我们已经摆好竞争的姿态,但会以健康的手段,一点一点把品牌竖起来。”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