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叉车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安叉集团)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紧紧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精髓,通过2...
安徽
叉车集团
公司(以下简称安叉集团)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紧紧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精髓,通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企业生产经营取得了重大突破。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1978年为界,安叉集团正好前后经历了两个20年。虽然前后两个阶段的时间是一样的,但在后20年企业的发展却发生了质和量的飞跃:前20年的最后一年的1978年实现工业总产值为2266万元,实现利润为531万元,而后20年最后一年的1997年实现工业总产值为4.85亿元,实现利润为7343万元,分别增长了21.4倍和14倍;前20年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为25633万元,实现利润为3885万元,而后20年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为247205万元,实现利润为27138.73万元,分别增长了8.64倍和5.98倍;建厂时企业资产总值为392.2万元,目前公司资产总值已达11.54亿元,增长了294.23倍。今年上半年生产、销售和出口叉车,同比分别增长47.63%、48.78%和60.34%。
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安叉集团小试“牛刀”,却收效甚大。
安叉集团是1958年建厂的,主导产品是矿山起重运输机械,1963年开始以单件生产叉车。由于受计划经济的限制,从1963年至1983年叉车年生产量只有100台左右,叉车市场占有率仅为2.6%,在全国叉车行业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小不点”企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党的十二大提出了“允许部分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不作计划由市场调节”。这是邓小平经济理论在党的文件中的最初表述。安叉集团从中感到中国经济体制将由此开始发生某种微妙的变化,尽管这种变化在当时来说只是发出一个极其微薄的信号,但他们从中感到:企业发展的机遇、发展的希望即将来临,根据集团公司20年的生产实践,对叉车和矿山起重运输机械两大类别产品的比较,前者技术附加值高,有较广阔的市场前景。加
大叉车生产的投入,有助于企业的发展,这才是正确的抉择。
于是,企业抓住这一难逢的发展机遇,毅然决然地打破20年单件生产叉车的一贯制历史,果断地调整产品结构,告别矿山起重运输机械产品生产,把叉车作为企业的主导产品,转轨进行第二次创业。
从1983年到1985年仅用两年时间,叉车年产量猛增到1000多台,实现利润为转轨前1982年的7.6倍,转轨初战告捷。为企业后10年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贯彻邓小平同志对外开放战略,走“借洋兴企”之路。
邓小平同志指出:要实现四个
现代化就要善于学习,大胆取得国际上的帮助,要引进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先进装备,作为我们发展的起点。
“六五”期间的中国叉车,是清一色的全国联合设计产品,各厂家虽然在产品制造上有精与粗之区分,但严格地说,买哪家货都八九不离十,根本无特色可言,更谈不上竞争二字,这种产品状况在计划经济年代是没有什么问题的。然而,在进入市场经济后,产品销售属买方市场,这就迫使产品制造厂家千方百计地追求产品的先进性。
安叉集团由于能较早、较准地正视差距、认识市场,把握了买方的心理和脉搏,以强烈的领先意识,作出敢为人先的决策,那就是引进世界先进叉车制造技术,用最快的速度缩小差距、赶上世界先进水平、领先同行、抢占叉车市场制高点。在“六五”末的1985年12月31日,引进了世界叉车第六强的先进叉车制造技术,尽管乘坐的是我国“六五”期间引进项目的最后一趟班车,但就是这趟末班车却使安叉集团的“
合力”牌叉车技术与世界先进叉车技术一下缩短了近30年的差距,跑到了全国叉车行业最前头。
紧紧抓住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述,走科技兴企之路。
引进国际先进的叉车制造技术,使安叉的“合力”牌叉车制造技术走向领先地位,也着实为公司增添了竞争能力。然而引进了先进叉车制造技术,并不等于就消化了这一新技术,更不意味着由此就生产出先进的产品,它必须有相匹配的先进工艺装备,彻底摆脱工艺装备落伍的弊端,才能使先进的叉车制造技术精美完善地转化为先进的、高质量的叉车产品。
为此,安叉集团走科技兴企之路,对企业进行脱胎换骨的内涵技术改造,把引进技术与消化技术的投资比放大到1∶10,即用1元钱买技术,用10元钱换代工艺装备。在“七五”、“八五”10年间,共投入1.46亿元,引进和选购高、精、尖数控设备,焊接机械手和加工中心70余台套,建立了堪称“
亚洲第一”的叉车装配线及10余种生产线、组装线。进入“九五”后,安叉集团又利用国家“双加”工程项目,又投入8300万元,新增等离子切割机、三座标测量仪、车削中心及数控设备等457台套,建成了集金切、结构件制造、总装、检测、油漆为一体大吨位叉车生产区和薄板件生产区以及电瓶叉车生产线,使叉车制造从下料、焊接、金切、装配、整体检测等关键工序的加工手段一步跨入世界先进水平。
计算机应用是一场全球范围内产业革命的标志。安叉集团在实施国家CAD应用“1215工程”,经国家级专家组织评定认为,安叉集团实施的CAD“1215工程”已经超过国家CAD “1215工程”的计划目标,不仅成为全国机械系统首家甩掉绘图板设计的企业,而且在CAD/CAM/MIP 的应用上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公司还投资数千万元建立CAD/CAM/MIP 软、硬件平台及CAM/MRP 计算机网络,实现了全公司重要技术信息、经济信息的信息惟一、资源共享,主要信息达到了日响应,极大地提高了叉车产品在结构优化设计、叉车稳定性计算和叉车动力系统总体参数计算方面的设计程度,经济效益逐年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