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企业动态 > 正文

精神文明建设助推天能产业发展

2020-11-26 09:28 性质:转载 作者:天能电池 来源:天能电池
免责声明:中叉网(www.chinaforklift.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产业经营与精神文明建设双引擎

齐头并进互相反哺

董事长张天任内部讲话时曾表示,天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至今,一路披荆斩棘,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根源就是从不因一时的经营红利而弱化精神文明的引导力。

“奔四”的天能经过行业的磨砺,已然褪去青涩。一切从实际出发,抓住精神文明建设和产业经营双引擎,引领可持续发展才是企业现代化的风潮。

天能是一家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的民营企业。三十四年前,全球电池技术和产能输出中心均在国外,国内电池行业处于完全落后的局面。伴随经济发展大潮席卷全国,张天任等一批行业先行者看准时机,将中国电池产业由小做大。天能也从小山村走向全中国,直至面向世界。

1988年,张天任凭借5000元借款,承包了濒临倒闭的煤山第一蓄电池厂。从原来的年销售额不足20万元,第一年就攀升到80多万元,第二年更是超过了200万元。初战告捷,胜利的不仅仅是张天任及当时骨干,更是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好转,为村里解决温饱难题打开新窗口,经济发展与社会责任的合体价值第一次迸发力量。

上世纪末期,张天任和专家、技术人员一起成功研发出“阀控式密封铅蓄电池”和“电动助力车专用蓄电池”等新型产业,天能首次站在了行业创新的风潮之上,而这个时候的天能仍没有忘记自己出身百姓、反哺家乡的根本,继续为村镇、为县城、为行业打开新路子而坚持开拓。通过精神文明建设的人才反哺,天能的团队战斗力再次强大。

值得一提的是,天能在产业快速发展期间,广泛开展村企共建,在长兴新川村、界首史炉村、沭阳合兴村、台江茅坪村等乡村,通过就业扶贫和消费扶贫,提供上万个就业岗位,为乡村振兴做出了贡献。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