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企业动态 > 正文

“腾笼换鸟”大变样!《民生周刊》封面文章特别报道天能发源地……

2020-09-04 08:46 性质:转载 作者:天能集团 来源:天能集团
免责声明:中叉网(www.chinaforklift.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腾笼换鸟

张天任承包工厂后,不断创新,多方开拓市场,企业渐渐走出困境,进入快速发展轨道。张天任的成功激励了很多村民创办工厂,其中一些工厂主要是为天能集团供货。

村内企业的发展一方面让村民“富得流油”,另一方面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

水脏了,山秃了,垃圾遍地,污水横流……进入21世纪,这种粗放型的增长方式,遇到了严峻挑战。山上的毛竹劈开, 连竹膜都不再生长,溪涧边大片野生枫杨树逐年枯死。

今年72岁的张牛大见证了那段历史,他曾经在村里的耐火材料厂工作多年。在他印象中,以前村里枫杨树很多,后来因为煤灰多,绝大部分死掉了。

张牛大喜欢吹笛子,2003年去县城儿子家,公交车上碰到有人卖笛子,于是就买了一根。吹笛子需要很薄的膜,新川村山上盛产竹子,通常劈开竹子,取下竹膜就可使用。

以前,砍根竹子就能在里面找到竹膜,但当年,他一连砍了好几根竹子,有一年生、两年生、三年生的,就是没能找到硬币大小的竹膜,这让他很沮丧。

对于当年的环境,曾担任过张坞村支书和新川村党总支副书记的胡洪法有同感。“白衬衫洗了晾在外面,晚上收回家就变成了黑衬衫。”胡洪法说,办笋罐头加工厂时,大量污水、污染物直接排到涧溪,然后发酵变臭,苍蝇密密麻麻。

不仅是工业污染环境,村民家家门后一口“粪缸”,门前一堆“土灰”,晴天捂着鼻子跑,雨天提着鞋子跑。

在浙江省“八八战略”指引下,新川村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积极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以宁可不要发展也要保护好环境的决心和壮士断腕的勇气,对低、小、散企业进行休克性整治,关停全部小石矿和部分耐火材料厂、铅蓄电池厂,大力发展生态工业,不断增创发展新优势。

天能集团率先依靠科技转型升级,用高新技术、先进设备和先进工艺改造提升传统蓄电池产业,从数量、规模的扩张向高端、高质、高效转型。

2010年以来,在张天任的带领下,新川村谋划加快村庄整体转型升级退二进三,10年来,累计劝退、迁出、淘汰小散乱污企业10余家,如今剩下的企业都是有技术含量、有规模、有市场的好企业。

新川村以天能集团为龙头,带动全村10多家配套企业和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引领这些企业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形成“天能制造,新川配套”的产业发展生态圈,实现新川村企业可持续发展,为天能配套的企业也纷纷通过技术改造、自主创新,在不同细分领域取得了行业领先的竞争优势。

比如,坐落于煤山工业园的长兴长顺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电瓶塑料,作为天能配套企业,通过新材料研发,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已成为该细分领域的单打冠军。

工业反哺农业

天能集团发展壮大后,很多新川人进入集团,或从事相关配套服务。

调查显示,目前在外围绕天能集团从事销售、服务以及自主经商的超过新川村总人口1/3,这些村民在天能集团实现就业,有些还发家致富。

2008年,楼下村、张坞村等4个村合并成新川村后,如何发展成为村两委考虑的首要问题。

张天任认为,因地制宜,坚持产业兴旺是新川村乡村振兴的根本出路。

发展后的天能集团不忘反哺家乡,通过村企共建结对模式,把吸纳村民进厂务工、爱心助学、贫困帮扶、基础设施建设等多项举措融合到发展中,带动村民勤劳致富奔小康,为新川村精品村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在天能集团示范引领带动下,新川村广大企业致富思源,积极投身“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的时代大潮中,通过村企共建等途径反哺家乡建设,把昔日贫困落后的新川村建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样本村和美丽乡村建设模范村。

同时,村党总支鼓励村里的党员带头,能人、乡贤积极创业,并提供技术帮扶、资金支持、招工支撑,引导村民参与村级资源开发和各层次各类别的创业致富热潮中。

截至目前,村中的创业带头人有150多人,九成以上是党员。村里有千万富翁100多名,他们跑供销、搞培训、跑运输、开饭店,大胆闯市场。

外面人形象地把新川村称为“山岕里的小温州”,在党员引领下,新川村焕发出全民创业热情。

走向乡村振兴

对照乡村振兴的20字方针,新川村逐渐走向了乡村振兴路。

新川村在“两山”理念引领下护好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步伐坚定而有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庄更漂亮,村民更富有,民风更淳朴。

前文已提到,通过发展相关产业,新川村很多村民很早就实现了生活富裕。目前,900多户的村庄,千万富翁就有上百个,人均年收入远远超过国内很多一线城市水平。

新川村的私家车在1988年只有6辆,到2019年的时候增长到1000多辆,家庭车辆的持有量达到近80%。高档别墅从原本的31幢到现在的800多幢,也就是说,80%以上的家庭住上了高档别墅。

前几年,张牛大上初中的孙子也喜欢上了吹笛子。于是,他到长兴买了一支400多元的笛子送给孙子。因为有了上次的经历,他本能地认为山上的竹子没有竹膜,想了很多办法也没找到。后来老伴提醒他试试看,砍了根竹子,居然找到了非常好的薄膜。

在他看来,这就是村里环境变好的缩影。

2018年起连续3年,新川村累计投入4000多万元,启动精品村创建工作。

新川村以推进精品村建设为抓手,统筹落实道路硬化、路灯亮化、村庄绿化、污水洁化、垃圾分类等各项民生实事,打响了一场场“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家园”的环境整治大会战,实施了景观公园、乡村振兴案例馆、文化大礼堂、幸福之家、供电通信便民设施等多项精品工程,全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今天,当你漫步在涧溪,溪水潺潺,清澈见底。溪涧边曾经枯死的枫杨树林里,慢慢抽出了一些稚嫩的野生枫杨树苗。

村庄变美了,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就有了可能。

沿新川村的溪涧公园旁边,一座现代建筑设计风格的民宿依溪而建,推开院门,石板路蜿蜒曲折,别有一番洞天。小溪潺潺,竹林排排,入眼处处是风景。

这间民宿的主人就是张鸿,他也是新川村乡贤回乡创业的优秀代表。

张鸿工作生活在杭州,以前只是过年才回家,前两年回家时发现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于是回乡发展起高端民宿。

2019年底,张鸿的“楼下 43 号”民宿开张了。元旦假期,房间全部订出,这给了他信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间空了几个月。端午长假,张鸿的“楼下 43号”民宿每天营收6000 元,4天假期赚了2.4万元。在新川村采访时,张鸿向《民生周刊》记者展示了他8月上旬的业绩,10多天进账6万多元。

张鸿的成功,鼓舞了其他有意向的村民。

乡村振兴还要治理有效。新川村以前是有名的矛盾村、上访村,邻里纠纷、林田争议、打架斗殴等现象丛生。村里也有几大家族,各有一方的利益考虑。

遇到村委换届选举年,乡镇工作人员和纪委的同志还要驻村维持秩序,确保换届选举平稳。村里的党员干部疲于应付各种矛盾纠纷,根本腾不出精力思考发展和改善环境。

近年来,新川村坚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打造乡村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发挥村民代表会议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作用。深入推进乡村法治建设,健全完善普法工作组织网络和制度,扎实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活动,建设平安乡村。

新川村充分发挥德治在社会治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尤其是以诚实村建设为载体,实施“一户一档全覆盖,红榜黑榜全登记,线上线下全公开”,推进乡村诚信体系建设,增强乡村自治和法治的道德底蕴,打造自治为本、法治为民、德治为根的“三治合一”乡村善治体系。

8月18日,张天任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新川村已经是3A级景区,下一步村里打算将对一条从明代就有的货运古道进行修复,同时在海拔400米以上的竹良庵区块,开发高山农业和休闲旅游项目,通过农旅融合提升村里农产品价格,通过发展民宿提高村民收入。

“比如,50多岁的村民可以做民宿管家,每月2000多元,加上养老保险等2000多元,有4000多元的收入在农村就过得很不错了。”张天任说,“我们的目标不仅是我们村,还要把周边村带动起来。”

2019年,新川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425.4万元。在张天任的规划里,在发展旅游、农旅融合时要做大集体经济,让村庄发展变得更加可持续。

“新川村的目标是形成以新能源高端制造为龙头,配套服务产业协调发展,休闲农业、旅游经济、精品民宿、农村电商等第三产业有效衔接的特色绿色产业体系,驱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张天任说。

天能集团成立于1986年,总部位于“中国绿色动力能源中心”浙江长兴,主要以电动车环保动力电池制造为主,集新能源镍氢、锂离子电池,风能、太阳能储能电池以及再生铅资源回收、循环利用等新能源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是目前国内领先的绿色动力能源制造商。

集团实力雄厚,管理科学,行业地位优势明显。于2007年6月11日,以中国动力电池第一股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00819.KH)。目前集团已发展成为拥有20余家国内全资子公司,三家境外公司,年产值超过350亿元,员工近2万余名的大型国际化集团公司。集团分别在浙、苏、皖、豫四省建有七大生产基地。并形成了以浙江长兴基地为核心,以江苏沭阳、安徽芜湖、安徽界首、河南濮阳基地为辅翼的强势产业布局。

天能集团江苏生产基地:位于江苏省沭阳经济开发区天能工业园,由天能集团投资兴建,专业设计研发、制造生产叉车用管式电池、游览车用管式电池、太阳能风能用储能电池、电动汽车用电池等各种类型产品。一二期总投资10亿元人民币,主厂房及技术中心建筑面积达30万平方米,目前公司有员工6000多人,日产电池10万只。天能江苏基地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电动车用蓄电池生产基地。公司有强大的技术研发力量,拥有中高级技术人才逾百人,拥有国内外专利、种类科技成果数十项,在同行业处于领先水平。

三期工程占地300亩,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投资5亿元人民币,主要用于叉车/高尔夫车/游览车用管式电池的研发、生产与销售。该项目引进先进的进口设备,包括德国哈迪(HADI)生产线、爱立许(EIRICH)真空和膏机、因巴泰克(Inbatec)酸循环设备,采用欧洲先进的电池制造工艺,保证产品的高性能,使产品具有长寿命、高容量、少维护、安全可靠性等特性。

12下一页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