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十年,世界工业车辆新格局

2018-09-15 16:39 性质:原创 作者:中叉网 来源:中叉网-中叉网
免责声明:中叉网(www.chinaforklift.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10年来,全球叉车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9年,中国首次成为世界第一大叉车销售市场,中国叉车市场潜力巨大,成为竞争最充分、国...

  10年来,全球叉车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9年,中国首次成为世界第一大叉车销售市场,中国叉车市场潜力巨大,成为竞争最充分、国际化程度最高、世界最开放的市场。世界叉车制造商50强有37家进入中国市场,建立了完善的业务体系,很多企业还建立了制造和研发基地。20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也导致企业并购、重组、收购的活跃,以及中国企业的崛起,很多10年前的全球20强企业已经淡出了大家的视线。
  我们选取了2007年美国《MMH现代物料搬运》杂志发的全球叉车制造商20强名单,与2017年的名单进行了对照,发现变动还是很剧烈的。


  2007年全球前二十位,分别是丰田凯傲集团、永恒力、纳科实业、三菱/卡特彼勒科朗TCM、日产、小松安徽叉车集团力至优斗山克拉克曼尼通杭叉、现代、欧克拉台励福、康姆比、大连叉车胡比特克斯(并列二十)。其中,中国四家企业入围:安徽叉车集团进入前十强,杭叉、台励福、大连叉车进入二十强,其余皆为欧美、日韩品牌。到了2017年,全球前二十位为:丰田、凯傲集团、永恒力、三菱物捷仕、科朗、海斯特-耶鲁、安徽叉车集团、杭叉、斗山、克拉克、小松、现代、龙工中力、康姆比、曼尼通、科尼、胡比特克斯、Paletrans、Godrej & Boyce。中国依然有四家企业入榜,分别为合力、杭叉、龙工、中力,榜单中首次出现了来自巴西印度的叉车制造商入围前二十强。


  10年间,丰田、凯傲集团、永恒力牢牢占据着全球前三甲,而排名第四位的纳科实业,在2016年1月1日正式更名为海斯特—耶鲁集团,排名下跌两位,排在第六位;原先的第五位三菱/卡特彼勒,组合并购TCM、力至优、阿特莱特、欧克拉等成立三菱物捷仕株式会社,成为拥有叉车系列最全,品牌最多的供应商,跃升为全球第四;近几年,随着物流自动智能化的高速发展,科朗得益于这方面的大力投入及市场普及,在2017年的排位当中,跃升第5位,相比十年前,上升一位;此前排在第七位的TCM和第八位的日产,在日本政府主导下进行合并,成为了优嘉力,并在2015年排名全球第七位,后来又与三菱进行合并,成为三菱物捷仕旗下品牌,优嘉力不再出现在榜单上,恢复原先品牌TCM。排名第九的小松,由于近年退出中国市场及战略调整等因素,小松叉车全球排名被斗山所取代,退至第11位;中国市场的高速增长及海外渠道的拓展延伸,使安徽叉车集团由2007年的第十位,跃升至第七位;2007年排名第11位的力至优,由于和三菱合并后,不再独立出现在排行榜中;与此同时,还有TCM、日产都成为三菱物捷仕旗下品牌,不参与榜单,使得韩国三家企业:斗山、克拉克、现代的国际地位直接发生改变,跃升至全球第九位、第十位和第十二位;中国市场增长最快的还包括杭叉,通过不断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始终坚持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战略创新,逐步建设成为了世界规模最大的叉车研发制造基地之一,由2007年的第十五位,上升至全球第8位;自2006年涉足叉车行业的龙工,作为中国上升速度最快、排名第三的民族工业车辆品牌,通过不断拉开与追赶者的距离,2013年,龙工叉车首次进入该榜单第14位,2017年上升为第13位的世界工业车辆制造商;以电动仓储叉车为主的中力,位列第14位;排名第18位的台励福被丰田收购,第17位的欧克拉与三菱合并,2017年的榜单中未出现二者身影;曼尼通由十年前的第14位,下跌至第17位;走小众路线的康姆比在近几年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机遇,由2007年的第19位,跃升至第十五位;同样与康姆比类似的胡比特克斯,由十年前与大连叉车并列第20位,在去年上升至第18位;大连叉车由于市场战略等因素,跌出前二十强名单;主攻港口机械、大吨位叉车的科尼重工,排名第17位;来自巴西圣保罗州克拉维纽斯的Paletrans排名第十九位置,这家公司在2016年同样排在第19位;全球前二十强中,首次出现印度公司,来自孟买的Godrej & Boyce入选,并排在第20位。


  纵然中国安徽叉车集团和杭叉集团进入全球叉车前10名行列,但依然和其他叉车巨头相差甚远。全球叉车第一集团的丰田和凯傲,销售收入分别为113.93亿美元、67.63亿美元,而第二集团中有4名销售收入超过28亿美元。从而,第三集团入围全球前10名门槛已经抬高至10亿美元。因此,中国叉车企业需要加倍努力!


  全球叉车前6位巨头的蓝图非常明晰,那就是产品线延伸的非常广泛,高中低端无不涉足,并引领着物流自动智能化解决方案的发展。擅长电动的和擅长内燃的纷纷合并,出售不赚钱的业务和关闭在欧美的工厂,转而在新兴市场并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由于掌握先进技术和把控全球市场,拥有150多家叉车制造厂的中国看起来显得虚胖。

  在全球工业车辆新格局中,中国企业将面临随之而来的巨大压力和挑战。中国经济的增长,实际上掩盖了外资品牌在中国的市场份额的悄然提升。中国叉车制造业基础薄弱,大市场非大国。需要从业者自己看清形势,痛定思痛走创新之路。回首叉车史,欧美日从业者亦经历无序竞争最后走向行业范统,规避同质化,产品各有千秋。在细分市场,有的企业一干几十年如一日,不管叉车市场如何翻云覆雨惊涛骇浪,专注始终。并不能赚取快钱的叉车业适合可持续经营,但中国目前浮躁的经济环境让叉车这个市场深受其害。那些靠中低端产品和价格来冲击和占有市场的年代将一去不复返。无疑需要中国叉车行业的从业者警觉!在新格局的时代,强者愈强,而弱者愈弱!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