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补充说:“中国机器人供应商要达到完全自主的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考虑到我们在其他技术行业看到的情况,问题是何时做到,而不是能否做到。”
HRG工作人员介绍工业机器人技能考核实训台。HRG自主研发的工业机器人技能考核实训台能够适配ABB、FANUC、ESTUN、KUKA国际主流品牌机械臂,可按照标准化工业应用模块进行示范教学,精准而广泛地推广主流品牌机械臂的技术要点和操作方式。(企业供图)
机器人发展步入“黄金时代”
近年来,中国机器人行业迅猛发展。2017年全球机器人市场已达232亿美元,同期中国市场规模约为62.8亿美元。2012年至2017年全球市场平均增长率约为17%,同期中国市场平均增长率达到28%。中国工业机器人连续五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应用市场,占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超过四分之一。
“目前机器人产业的应用范围已向农业、电力等多领域拓展,资本市场对机器人的热情持续高涨,机器人发展步入‘黄金时代’。预计到2020年,中国机器人产业规模将超过600亿元。”赛迪顾问智能制造产业研究中心此前发布的关于“2018年机器人产业发展及投资价值”的最新研究报告透露。
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投资金额再创新高,达到10.3亿美元。业内预计,2016年至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年均增长达50%。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全球占比将达到7.6%。其中,机器人成为新一轮投资热点,市场规模或将迅速发展至万亿数量级。
不过,中国机器人产业也呈现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特点。报告显示,截至去年底,全国机器人相关企业已达6500余家,比较集中的地区主要有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
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机器工业联合会原执行副会长朱森第表示,“整体来看,2015年至2025年这十年是中国机器人产业的跃升时期。”
6月5日,参观者在展会上参观展出的工业机器人。当日,2018中国(武汉)国际自动化与机器人展览会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开幕。(新华社)
遵循市场自主创新是发展之道
据参考消息网记者了解,一般来说,机器人大致可以分三类: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目前中国这三类机器人各有特点,亮点很多。以工业机器人为例,中国是工业机器人应用第一大国,全球比较大的机器人厂商都在中国设了分厂,甚至有不少制造厂的总部都搬到了中国。
科技部高技术中心研究员刘进长表示,机器人产业“目前确实有些热,应该有选择地发展。机器人不是谁都能做的,这需要长期积累。当前市场上有不少的机器人厂是从其他领域转行过来的,这需要科学引导。”不过,刘进长也直言,“做了很多产品,卖不出去,才叫产能过剩。”在他看来,机器人产业还没有看到产能明显过剩的迹象,更何况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需要更智能化的机器人满足人们更多的需求。
事实上,并非所有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都是现阶段的“引爆点”。“未来三五年,机器人会在计算和感知领域爆发。”新松机器人总裁曲道奎此前预测。而在朱森第看来,市场的需要才决定产业发展的速度和力度。“目前来看,当前机器人应用领域最广的还是汽车,其次是电子信息产业。”朱森第表示。
在业内看来,国内市场需求牵引、产学研用结合、强化企业创新主体才是未来的出路。“未来国内企业可围绕核心零部件、创新型产品、细分市场、售后服务、资本并购等五个维度进行突破。唯有实现自主创新,掌握高端核心技能,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核心竞争力,进而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深圳某长期研究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业内人士表示。
此外,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机器人制造领域,完善标准体系、健全检测认证、规范市场体系、促进公平竞争已成当务之急。
事实上,为促进中国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工信部等部委陆续出台一系列后续产业发展促进措施。早在去年4月,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要求,五年内形成中国较为完善的机器人产业体系。根据工信部工作部署,下一阶段相关产业促进政策将着手解决两大关键问题:一是推进机器人产业迈向中高端发展;二是规范市场秩序,防止机器人产业无序发展。
资料图:这是沈阳新松机器人公司生产的工业机器人。(新华社)
2025-07-01 15:26
2025-07-01 09:48
2025-06-30 08:14
2025-06-28 18:07
2025-06-26 14:36
2025-06-26 10:47
2025-06-23 09:11
2025-06-16 11:40
2025-06-16 08:15
2025-06-16 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