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人看来,港口吊车司机是种单调的工作,把货物从码头吊上车、船,或是从车、船吊到码头。只要重复体力劳动就可以了,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可实际上,操作吊车不仅需要有力气,要动脑筋,还得讲窍门,轻微的一点失误,都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来自青岛港国际货运物流有限公司的郭希辉是一名普通的叉车司机,却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乐趣。今天的“五四新青年”,我们就去认识一下这位80后叉车司机,看看他能玩出什么“花样”。
在半空中准确无误地进行货物传递;用叉车把篮球稳稳放在直径不到五厘米的钢管上;用固定在叉车刀上的横针,挑起针眼仅有一毫米的钢针;还有走火车钢轨,小叉穿针等绝活,正在操作叉车的这位年轻人,是青岛港的叉车司机,郭希辉。
郭希辉每天的任务,是操作叉车,将集装箱出库入库,摆放整齐。这些集装箱重的可达三、四十吨,空箱也有两三吨,别看它们体积大,但在摆放的时候,必须严丝合缝。
2006年,郭希辉从老家临沂沂南来到青岛港,成为了一名港口叉车司机,当时他开的是3吨重的小型叉车。郭希辉说,没上岗之前,自己觉得开叉车既好玩又轻松,可实际操作起来,才发现并不是那么那样简单。
凭借着认真钻研,郭希辉很快成为了公司的技术能手。八年后,也就是2014年,公司招聘集装箱叉车司机,郭希辉又动了心,成为第一批报名的人。小叉车和集装箱叉车,两种车型不同,操作技艺也有很大差别,郭希辉从一个老手,又变成一只“菜鸟”。
既要开叉车,又要看系统听调度指挥,还得保证作业安全,在岗的八个小时里,除了吃饭,郭希辉都要精神高度集中,一旦开小差,就有可能造成事故。
刚开始,郭希辉没少挨师傅的骂,也犯过几次小错误,但不服输的他利用休息时间,一遍又一遍地练习,还自学了机械原理,半年不到,集装箱叉车又被郭希辉玩溜了。
现在,郭希辉每天能装卸三、四百个集装箱,每个月至少要五六千个。2014年,他在中国技能大赛叉车竞赛中,获得青年选手第一名;2016年,被国家人社部,团中央授予“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2025-05-12 08:39
2025-05-12 08:33
2025-05-12 08:30
2025-05-12 08:23
2025-05-07 13:20
2025-05-06 10:42
2025-05-06 10:41
2025-05-06 09:28
2025-05-06 09:27
2025-04-28 1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