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配件新闻 > 正文

工匠精神在锡柴落地生根

2016-04-19 08:45 性质:转载 作者:锡柴 来源:锡柴
免责声明:中叉网(www.chinaforklift.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在今年两会期间,“工匠精神”一词引发广泛热议。中国要从“制造大国”成长为“制造强国”,需要企业能精益求精、提高质量,需要员工...

  在今年两会期间,“工匠精神”一词引发广泛热议。中国要从“制造大国”成长为“制造强国”,需要企业能精益求精、提高质量,需要员工秉持认真、敬业、执着、创新的职业态度。

  作为发动机行业的领先者,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无锡柴油机厂(简称“锡柴”)始终怀揣着做强民族品牌,打造高端动力,实现产业报国的梦想。坚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锡柴硕果累累。3月11日,在一汽集团劳模创新工作室授牌仪式上,锡柴有两个工作室被授牌,成为一汽集团下属企业中惟一拥有两家创新工作室的单位。

钱恒荣(左一)等为劳模创新工作室揭牌

  传承“工匠精神” 做强国产精工

  锡柴此次获得一汽集团公司命名的“张建裕劳模创新工作室”和“顾健劳模创新工作室”,分别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建裕和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顾健的名字命名,他们都是一汽集团高级专家,具备高超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传承着“工匠精神”,敢挑重担、勇破难题,一次次带领团队突破了进口设备核心技术领域的瓶颈,打破国外设备制造商的技术壁垒,破解进口设备核心维修技术难题。

  锡柴中试车间设备HELLER加工中心主轴曾因几何精度严重超差,急需委外维修,但由于委外维修花费高、耗时长,会耽误正常生产,顾健便主动请缨要带领团队啃下这块“硬骨头”。然而,主轴就是一个暗箱,维修人员完全不知道其内部结构,也没有维修先例可供参考,如果将其拆解,能不能按固定位置复原都是个问题。这时,顾健坚定地说:“如果不勇于尝试,就永远不会获得成功。”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他带领团队艰苦奋战,全身心地投入到项目中去。在一次次的尝试中,他们成功完成了主轴的拆检、内部易损件的更换、主轴轴承的更换和装调,为工厂节省了25万元。

  加工车间凸轮轴线LANDIS进口磨床已经在锡柴服役11年,中心架出现故障时,已经买不到替换件,正当大家一筹莫展之际,从人群中迸发出一个洪亮的声音:“让我来!”,这个人就是张建裕。他迅速组织工作室团队进行设备故障会诊,针对中心架的故障提出了初步的设想和方案,并打算对进口中心架自行维修与技术改进。面对中心架的精度调整难题,张建裕只说了一句:“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儿!”他带领团队“扎进”狭小的机床里,用了两个月的时间终于完成了中心架的安装与调整,通过对1000多根凸轮轴加工检测数据分析,尺寸超差的问题再也没有出现。

  劳模坚持不懈的“工匠精神”,释放着创业创新的无限激情。近年来,顾健团队相继攻克完成了电主轴自主维修、直线电机自主维修、加工中心主轴自制等多个国内无法自主维修的难题,累计实现降本175万元;张建裕团队攻克了进口精密主轴、进口磨床中心架、进口高精度转台等自主维修技术难题,完成了进口机备件自主维修和国产化48项,节约维修成本235万元。

  发挥劳模效应 推动人才育成

  劳模是企业的财富。锡柴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就是为了发挥劳模的品牌引领效应,让劳模工作室成为传承精神、凝聚智力、育成人才的重要平台。正如顾健在劳模创新工作室揭牌仪式上所说的那样:“劳模创新工作室是集技术引领、项目攻关、人才育成为一体的新型平台,工作室要发挥其特有的作用,必须与工厂的发展紧密相联,必须与团队的成长休戚与共。”

  顾健劳模创新工作室和张建裕劳模创新工作室在创建之初就明确了主要任务:结合生产实践,实施技术改进,承担技术改造任务,负责技术难题攻关,培养后备技术力量。

  工作室成员定期收集维修难点问题,每月定期集中组织全员进行研讨。对于具有创新价值的课题,确定课题组长,组织研讨确定课题解决方案,相继完成了精密主轴自主维修、电主轴维修、中心架自主维修、数控系统升级改造等课题研修项目。依托工作室平台,定期组织维修训练营、操作实训,创新开展专家论坛、现场培训、一点课等日常培训,将培训的人才目标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梯队,并将此类经验推广至车间其他班组。

  随着人才培育体系日臻完善,劳模创新工作室的人才孵化器作用以及由此带来的集群效应得以显现,相继培养一汽专家1名,主师1名,工厂维修技术状元1名,技术能手2名;2015年,工作室成员在解放公司技能大赛中,获得工具钳工第一名、维修电工第二、三名的好成绩,在无锡市技能大赛中,获得维修电工二、三等奖的好成绩。

   创新管理机制 培育大国工匠

  在锡柴70多年的发展历程上,先后涌现出81位全国、省、市劳模,国家级大师工作室、江苏省技能大师工作室、一汽集团劳模创新工作室、无锡市十大劳模工作室相继在此落户。是什么让“工匠精神”在锡柴代代相传?锡柴厂长钱恒荣认为:锡柴始终以“出人才、出产品”而闻名行业,锡柴坚持“以人为本”方针,实施“人才兴企”战略,坚持把高技能人才培养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关键。

  在员工培养上,锡柴以深化学习型组织建设为载体,以岗位胜任力模型为基础,以职业能力开发为核心,建立了“学分制教学+项目化实践”的“双元制”人力资本开发体系。以教学指导实践,以实践验证教学,培育出一大批“有素质、有知识、有技能、有创新”的卓越团队。

  锡柴先后建成了锡柴网大、培训中心、五大实训基地,为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现代化、专业化的学习平台,并从制度、课程、师资等方面入手,织就了多层次、多形式、实用化的培训网络。利用这些平台资源优势,锡柴广泛开展“三绝”评审认证、“技术革新”评比等全员性技能评比活动,以赛促学、学以致用,不仅确保了企业核心技术的有效传承和应用创新,还培养了高技能人才技术攻关、技术革新、知识传播和项目管理等复合能力,实现了劳产率年均10%的递增。

  用平台成就人才,用事业留住人才。在建好培养平台的同时,锡柴倾心打造高技能人才成就梦想的舞台和环境,努力构建人才选拔、培养、任用、考核、激励的科学机制,建立行政序列和专业序列并行的“双轨制”模式,为高技能后备人才实施轮岗培养,安排挑战性工作,提升他们的职业技能水平,促进高技能后备人才晋升为准操作师、操作师、专家或高级专家,实现三级进阶制。

  近年来,随着锡柴人才管理机制的不断健全,一大批忠诚敬业、技艺精湛的能工巧匠脱颖而出,成为工厂的核心人才。目前,锡柴已拥有高级技师154名、技师263人、高级技工491名,高技能人才比例达到38.4%,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和技术保证。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热点资讯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