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成都与川大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全球招引高端人才

2016-04-18 07:07 性质:转载 作者:成都商报 来源:成都商报
免责声明:中叉网(www.chinaforklift.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链接:

  成都和西南交大已签署合作协议

  今年2月,成都与西南交大签署《西南交通大学-成都市人民政府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共建世界一流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到2030年共同将西南交通大学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合作内容包括:开展科技成果“三权”改革实践、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制度体系、推动高校与本地企业协同创新、推动高校向创新创业型大学转型、共同推进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申建、共建成都产业技术研究院、推动建设环交大智慧城等七大领域。

  打通军民融合创新发展通道

  天府新区将创设军民融合创新产业园

  市经信委透露,按照“军民融合、央地合作、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思路,成都将依托国防科技工业的雄厚基础和地方优势产业资源,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主攻方向,推动军工体制改革和扩大开放,加强军民技术对接,促进军民创新要素双向流动,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军民融合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努力建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创新示范核心区。

  加快构建“1+N”军民融合产业园区

  上个月,成都市国防工办组织相关区(市)县与省级军民融合产业基地项目主体单位对接,共同研究解决基地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据了解,四川为加快推进军民融合深度融合,在核技术应用、航空、航天、兵器和军工电子等行业的150个项目中,首批优选10个项目,予以重点支持,建设全省军民融合十大产业基地,成都共有5个项目获批为省级军民融合产业基地。

  市经信委透露,为进一步推动军民融合深入发展,成都加快构建“1+N”军民融合产业体系,突出发展航空产业,作为军民融合的产业核心,加快发展信息安全、军工电子、新一代信息技术、航天、核能及核技术应用、机电装备和新材料等产业,瞄准空天、战略投送和边海空防管理等新兴领域,在云计算、石墨烯、量子通信和智能制造等产业中构建多领域产业体系。

  在加快构建“1+N”军民融合产业园区方面,成都在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创设军民融合创新产业园,规划发展全市军民融合创新基地和产业综合区,突出“1”的创新引领、新兴产业聚集的功能,打造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核心区,培育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高地。围绕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着力建设一批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地和特色园区,形成创新引领、布局合理、多园支撑、各具特色、协调推进的产业发展格局;以天府新区为核心,高新区、经开区、新都区、双流区和彭州市等区(市)县为“1+N”实施区域,条件成熟一个发展一个。

  编制军民融合五年发展规划

  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市正在编制军民融合五年发展规划和实施意见。

  按照“着力打通军民深度融合创新通道”的要求,成都还提出系列政策扶持体系,以加快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为核心,天府新区、高新区等有关区(市)县的具体措施、军民融合园区建设管理办法、军民融合企业认定办法、入驻园区企业门槛、政策实施细则等为辅助体系,通过政策引导,集聚军民融合企业,承载军民融合项目,实现产业集群发展。其中,政策支持重点方向有军工高新技术与地方优势产业融合、承担国家军民融合重大项目、军民融合创新产品市场开拓和军区融合创新产业平台建设。通过政策引导,鼓励重大科技成果在蓉产业化,开展军工成果处置权、收益权管理改革,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等。同时,成都还将加快推动军民融合体制创新突破,在军工投资体制、“民参军”机制创新、知识产权解密和转移转化等方面,形成一批改革试点方案和专项配套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的政策支持;建立军民融合产业投资基金,组建军民融合产业协会,搭建军工成果交易和军转民项目发布、军民科技创新等平台,推进军民两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面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12下一页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