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宁波号”如何驶入机器人“蓝海”

2016-03-25 06:42 性质:转载 作者:易鹤 来源:宁波日报
免责声明:中叉网(www.chinaforklift.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甬产机器人“风生水起”伸“手”、抓取、抬举、放下……一个大块头蓝色工业机器人,正灵活地来回伸展手臂,轻松而精准地重复着一...

  甬产机器人“风生水起”
  伸“手”、抓取、抬举、放下……一个大块头蓝色工业机器人,正灵活地来回伸展手臂,轻松而精准地重复着一组高难度动作。上周日,第二届宁波国际机器人展上,一场机器人“现场秀”吸引了不少参观者。
  “这个机器人,是我们自主研发制造的。”王绍敢怕大家不信特别补充道,除了减速器,其他所有的软硬件是地地道道的“宁波制造”。
  王绍敢是宁波韦尔德斯凯勒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高管。他告诉记者,这是公司生产的第一代智能工业机器人,去年年底实现量产,目前正在企业使用推广。
  在宁波,热衷制造机器人的韦尔德斯凯勒公司并不孤单,大正、摩科、全友、沃特美逊等一批机器人企业正在干着同样一件事———加速研发制造地产工业机器人产品。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宁波从事机器人设计、研发、零部件制造与集成、应用服务的企业超过100家,已初步具备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电机、应用软件、系统集成的研发生产能力。近年来,通过引进国家“千人计划”和海外留学归国专家、实施海外并购、引进国内知名企业等方式,宁波已涌现出一批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机器人优势企业,成为本体制造集成、伺服电机制造等领域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不过,业内人士指出,宁波机器人产业繁华背后也有隐忧。“跟全国其他地方一样,核心技术与关键零部件严重依赖进口,是宁波机器人研发生产企业最大的软肋。”摩科机器人总经理宋星亮坦言,尽管“摩科”已经砸下近800万元搞研发,摩科机器人也早已问世,却迟迟“走不出”展厅,其原因在于自主研发的机器人精密度、稳定性、寿命与进口机器人存在不小差距。“进口加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加在一起占到了机器人成本的四分之三,用进口核心零部件组装机器人,制造成本将大大超过直接进口机器人本体。”宋星亮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宁波机器人虽然在实验阶段完成了点焊、弧焊、搬运等多领域的应用,但长期应用功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在上下料搬运方面,宁波机器人已经可以与国外机器人正面较量,但焊接等高难度的控制领域,却鲜有宁波机器人的身影。
  应用创新成当务之急
  这厢自主研发生产能力尚待提高,那厢机器人应用需求却在不断膨胀。在宁波贝克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蔡章根看来,宁波机器人规模化应用的大幕才刚刚拉开:“宁波是全国制造重镇,中小企业数量庞大。目前,传统企业正加速转型智能化生产,各行各业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量很大。”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文强告诉记者,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的制造水平处在工业1.8至2.3之间,离工业4.0还有一定距离,这为“机器换人”提供了巨大空间。业内人士也指出,宁波机器人需求正以每年30%左右的速度激增。
  宁波该如何抢抓“机器人红利”?多位参展机器人厂商表示,面对机器人蓝海当务之急是加快市场应用创新。
  “从企业层面看,应把‘互联网+机器人’模式作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宁波方力机床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互联网不仅仅只是企业生产的工具和手段,更成为支撑企业成长的关键要素和支撑平台,工业机器人企业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竞争力,融入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去。
  业内人士指出,“互联网+机器人”模式正在促成以终端用户为中心的平台化价值传递和服务新模式。机器人企业要紧抓研发设计和市场营销两个高附加值环节,深度利用互联网进行模式创新,缩短产业链环节,促进用户成本降低和服务质量提升。
  采访中记者发现,宁波大部分机器人企业业务中有应用集成服务。在他们看来,宁波要培育壮大机器人产业,目前最要紧的是依托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平台建设,运用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推动“互联网+机器人”模式的应用推广,针对工业机器人的细分市场和差异化需求,进行定制化、小型化的生产,以满足市场对工业机器人个性化需求。
  驶向机器人蓝海的宁波路径
  核心零部件尚未实现自主化生产,区域竞争加剧,科研体系、融资环境、人才保障等有待改善,面对工业机器人竞争新格局,宁波该如何走出一条特色发展路径?
  在“中国制造2025”与浙江机器人产业(应用)发展高峰论坛上,多位智造领域的专家为宁波智造支招。
  “宁波应该依托自身优势和地方行业特点进行工业机器人应用推广和技术研发。”一位与会专家表示。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文强说,宁波发展机器人产业一定要突出个性,设立工业机器人专项扶持配套基金,加大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突破,形成具有核心竞争的关键技术。
  省经信委副主任凌云指出,《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提出浙江要打造国内领先的机器人应用示范基地。“对于浙江机器人产业而言,第一任务就是应用。”他希望宁波搭建更多机器人产业平台,推动产学研用合作,提高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比重,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形成宁波行业特色。
  在鼓励创新和培育人才方面,多位专家表示,宁波应该鼓励本地工业机器人企业与国外企业在技术、管理、市场开拓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同时加大核心人才的引进力度,加快制订吸引紧缺人才的政策,采取校企合作、学徒制、网络教学等模式,加大力度培育机器人领域紧缺人才。
  听说宁波正在紧锣密鼓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城市,专家们表示,只要踩准机器人产业发展的节奏,宁波制造业就有望在智造风口上实现弯道超车。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