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传统理念下的创业不同,“互联网+”时代的创业者更善于利用互联网,而天使投资人也更看重具备互联网思维的创客项目。于是,“流量”、“获客成本”、“客户转换率”等新词汇,也成为天使人考量创业公司估值的重要参数。
不过,经受去年浮躁的融资环境和虚高的公司估值洗礼后,天使人及创客如今更为理性和务实,他们不再盲目追逐市场的“风口”,更加关注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及资产变现能力,在放慢脚步的同时也在加紧苦练内功。
早春的中关村(8.15, -0.11, -1.33%)创业一条街,似乎还留有资本寒冬的阵阵凉意。
但随着天气渐渐转暖,各地心怀梦想的创业者仍慕名而至,教育、文娱、VR,以及互联网金融等热门行业,依旧聚集了来自创客及天使人的大量人气。
过去的一年中,一大批年轻创业者加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洪流——他们渴望财务自由,更渴望实现自我;他们抛洒汗水,无惧资本寒冬;他们或成功融资意气风发,或仍奔走在梦想的路上……
创业咖啡不再“烫”
猴年正月尚未过完,来自东北的创业者廖黎就带着一份“互联网+体育”的融资计划书,奔赴中关村——这里被无数年轻人尊为“创业圣地”。此次来京,除了向中关村同行“取经”外,还有一个目的,即为自己的创业项目找一个靠谱的天使投资。
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自称对互联网体育研究七年的廖黎频繁来京,寻找合作伙伴,面见各路投资人,他的目标是获得著名天使投资的合作机会。在一次次碰壁之后,他渐渐放低了自己的引资标准——“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在总长220米的中关村创业大街上,每天都有无数类似廖黎一样的年轻创客,从各地慕名而至,尽管去年下半年以来的资本寒冬,让不少意志不坚的人重归职场,但仍有不少幸运的创客,在这里获得了人生第一份投资。
创客们来这里找投资,天使人来这里找项目——基于双方信息不对等衍生出的商业模式,让各类创业咖啡店等创业中介机构聚集于此,点一杯价值15元的咖啡,创客们就能坐上一天,感受激情与资本的汇聚、碰撞。
在一家知名创业咖啡厅的开业早期,身在某科技媒体的成华就曾在这里举办了几十场“投资人面对面”的线下活动。每周五下午两点,成华以主办方的名义邀请的天使人、创业导师、媒体团,点评来自各地创客们的缤纷创意。
由于创业者、投资人参与度高,彼此分享干货,这一形式颇受欢迎,而在与他们的互动与交流中,热血沸腾的成华,也渐渐有了辞职创业的念头,去年冬天,他如愿加盟了这条街上的一家创业团队。
如同其他创业中介机构,这里也以定期举办天使人与创客交流会,并以撮合后抽取股份提成为商业模式,在公司会客厅的一面醒目的“天使墙”上,柳传志、俞敏洪、徐小平等著名天使人均赫赫在目。
“去年上半年这条街非常热闹,创业人与投资人情绪都十分高涨,但去年下半年后,尽管人气还在,但相比鼎盛期已冷清了很多。”成华告诉上证报记者,资本寒冬正是导致中关村创业咖啡由“烫”转“凉”的直接原因。
在燃烧三个月的激情后,成华最近选择了离职,目标是成熟的创业公司,尽管每年节后都是招聘的高峰期,但他却感到,找到一份如意的岗位并不容易——好公司都格外在意学历、履历,当然最好是90后,而成华已是“35+”了!
与中关村“创业圣地”齐名的,是位于望京SOHO的“创业天堂”,这里因聚集了蚂蚁金服、雪球网等著名互联网公司,也被很多草根创业者视为创业的又一沃土。而在此附近,有一条街被视为O2O必争之地的“地推(地面推广人员)一条街”。
最近一年,办公地位于望京SOHO的天使人王鑫,就曾近距离感受到创投情绪的冷暖。“去年这条街上,每天午餐时间,到处都是创业公司的地推人员扫码送礼品,现在已经十分冷落了。”
在王鑫看来,去年资本狂热追逐O2O等行业,不少创客拿到投资人的钱搞地推,短时间内也确实争取了大量的客户,但现在看来,靠烧钱带来的业务激增多是“虚拟需求”——注册用户,只有极少转化为消费用户。
“任何行业都是有周期的,创投环境亦是如此,市场回调反而让我们松了一口气!”上述天使人坦言,去年上半年资本狂热,他们一度很“焦虑”,因为一些看好的公司太贵,有点“看不起了”,现在这些公司估值又到了合理的位置。
“地段、地段、还是地段!”在传统的实体创业理念下,地段的租售成本成为创业者不可豁免的重要开支,而在“互联网+”时代的创业语境下,“流量”则取代了“地段”成为创客们最为在意的外部条件。
一款新产品,一家新公司,能否从数以万计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互联网,而将一个潜在用户争取为自己客户的成本,即“获客成本”,这要么靠流量平台来竞价,要么通过地推,诸如扫码送礼品。
与传统的实体创业的区域局限性相比,创客借助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的翅膀,能将客户的渗透率迅速地突破地域边界,这对创客背后的天使人而言,后者的成长速度与估值水平也更具备想象空间。
如何在“互联网+”时代迅速崛起?上证报记者调查发现,这些诞生于互联网时代的创客们几乎无一例外地重视公司的推广,有钱的一掷千金竞价排名,并海量投放硬广告;钱少的则精耕自媒体、公众号、APP,精准定位目标群体。
在加盟某互联网餐饮创业公司之前,刘兴曾有过多年的西餐从业经验,期间也开过西餐厅,但每年不断攀升的租金成本和人工成本,吞噬着本就不多的餐厅利润,直到一年多前与创始人董靓一见如故,决心做一家全线上西餐厅。
曾供职于某知名互联网公司的董靓,创业想法是希望做一家“互联网+西餐”,模式是可以大规模复制的。从最初的每天几十单,到目前每天近万单,尽管做线上餐饮也很辛劳,但这个创业团队很享受公司成长的过程。
据该公司负责市场的另一位创始人介绍,他们并没有斥巨资进行推广,有限的资金仅用来经营公众号及事件营销,目前该公众号拥有40万粉丝,很多粉丝通过口碑相传而来,尽管如此,他们的平均“获客成本”仍高达20元。
相比“互联网+西餐”20元的“获客成本”,互联网金融的“获客成本”要高达数百元。据一位互联网金融业内人士透露,很多互联网金融公司通过竞价排名获取新客户,他们做过统计,搜索点击的客户转换率仅1%,即平均“获客成本”达500-600元。
上述业内人士所言的互联网金融动辄数百元的“获客成本”并不夸张。谈及高昂的“获客成本”,平安理财网创始人宋博感慨,从某种程度上讲,大型流量平台上竞价排名价格逐级抬高,与去年部分烧钱的互联网金融公司激进营销有关。
宋博生于1985年,办公地位于中关村E世界9层一处并不起眼的位置,相比其他烧钱的同行,他们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资产端的筛选上。“只要资产质量好,并能掌控住风险,资金会主动找上门的。”他说。
面对高企的“获客成本”,不少创业公司不堪重负,不得不走上一条靠精耕自媒体获取粉丝,进而通过一定返券、奖励等优惠活动转换为消费客户,这一模式在以消费体验为主的互联网教育、互联网餐饮上使用更广。
将线下“一对一教育”搬至线上的三好网创始人何强透露称,目前他们公司30%的员工负责自媒体,其中经营包括官微、教师帮社群等公众号,还有为数众多的微信群,其学生用户中转换率高达60%。
2025-04-15 09:28
2025-04-13 09:00
2025-04-09 10:28
2025-04-07 09:58
2025-04-07 09:58
2025-04-07 09:58
2025-04-07 09:34
2025-04-03 08:57
2025-04-03 08:57
2025-04-03 0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