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为物流业带来广阔发展前景,城镇化进程推进和区域经济布局变化为物流业带来新机遇,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为物流业提供升级动力。顺应物流业发展趋势,以系统化、标准化、智能化和公益性建设为着力点,以体制机制和政策优化为保障,多措并举补齐物流业成本高、发展滞后等短板,推动物流业从大到强地转变。
规划先行推动物流系统化发展
物流系统性不强,呈现分散、各自发展的态势,资源缺乏有效整合,地方保护和区域封锁是制约物流发展的一大短板。《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商贸物流发展专项规划》以及《全国流通节点城市布局规划(2015~2020)》的编制出台,奠定了全国物流网络布局的基础,使物流业发展的脉络逐渐清晰。《电子商务物流发展规划(2016~2020)》和《京津冀商贸物流协调发展规划》也即将出台。通过规划,统筹国际国内、东中西、城市与农村等不同地区物流体系,合理布局全国、区域、地区等不同物流层级和节点,着眼物流业与制造业、农业、电子商务等其他产业联动发展,协调发展社会化和自营物流,延伸运输、仓储等传统物流企业向上下游服务,初步建立起一套城市、城际、农村物流体系有效衔接,国内外市场相互贯通的国家物流系统。
试点探索逐步推进物流标准化
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基础比较薄弱,物流设施、设备、包装、运输、仓储等标准不统一、不配套是制约物流效率提高、物流业接轨国际的第二大短板。商务部、国家标准委联合制定的《商贸物流标准化专项行动计划》从托盘标准化入手,在快速消费品、农副产品、药品流通等领域,率先开展标准托盘应用推广及循环共用。从2014年开始,财政部、商务部和国家标准委三家单位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选择了北京、上海、广州等14个城市开展相关试点工作,确定了两批一共190家重点推进企业,形成了托盘租赁服务企业、大型商贸连锁企业、快速消费品生产企业、托盘生产企业及第三方物流企业五类主体,共同探索物流标准。通过托盘标准化带动提高上下游物流设施设备的标准化水平,建立以标准托盘的应用和包装为核心的商贸物流标准体系,加快单元化物流发展,从而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技术引领发展现代智能物流
物流领域还没有充分享受到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红利,应用感知、射频技术、全球卫星定位技术等尚未得到广泛应用,这也是制约物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第三大短板。把握信息科技迅猛发展的重大机遇,推动物流智能化,抢占物流业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将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手段运用于物流业,实现物流的自动化、可控化、可视化、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构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搭建物流信息化网络,打破地区封锁,实现物流信息合理共享、应用和调配。创建智慧物流城市,打造智慧物流基地,培育智慧物流企业,推动配送效率和仓储效率的提高。
公益补位加强物流设施建设
跨区域中继物流、冷链物流、农产品批发市场等物流基础设施短缺是制约我国物流发展的第四大短板。我国冷链运输比例低于20%,美日等发达国家达到80%以上。仓储建设严重滞后,70%左右的全国公共通用仓库是上世纪80年代及以前建造的,21世纪以来新建的仓库仅占1/4,许多仓库可谓是“老态龙钟”。针对此短板,探索采取政府股权投资、专项基金的投融资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公益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2014年以来累计安排中央财政资金50亿元,支持20家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和304个跨区域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项目建设,覆盖全国28个省区市,逐步实现产地到销地市场冷链物流的无缝衔接,降低农产品损耗。
制度保障优化物流发展环境
据调查,目前,我国物流企业2008~2012年税收支出平均增长约10%,而同期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分别增长约5%和3%。我国物流业所需证照资质约70项,行政部门多头管理,重复审批,加重了企业负担。物流企业负担较重、受管制多是制约物流业发展的第五大短板。通过深化流通体制改革逐步补齐制度短板,从而不断优化物流制度环境。《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方案》中,明确指出要探索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健全统一高效的流通管理体制。商务部出台的《关于促进商贸物流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反对地方保护、消除区域封锁,查处价格欺诈、以次充好、虚假仓单、重复质押等违法违规行为,抓紧落实现有的物流企业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税收减半政策,将物流企业配送中心、连锁企业配送中心项目内用于建设仓储设施、堆场、货车通道、回转场地及停车场(库)等物流生产性设施用地列入工业、仓储用地范畴,积极推动解决城市配送车辆通行难、停靠难、卸货难,罚款多、收费多“三难两多”等问题。
2025-03-13 09:20
2025-03-12 15:57
2025-03-11 11:17
2025-03-11 09:18
2025-03-08 11:38
2025-03-08 08:52
2025-03-07 10:19
2025-03-07 09:29
2025-03-06 14:03
2025-03-03 0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