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开区矢志工业20年,锻造出“中国家电第一区”和“安徽工业第一区”,联合利华、日立建机、纳威司达、联想、海尔等数百家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竞相入驻,淬炼出家电电子、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快速消费品等“八大产业”。经开区已成为中国中部综合实力最强、综合投资环境最好的开发区。
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安徽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9817亿元;省会合肥2255.7亿元,增长15.6%;合肥经开区641.8亿元,增长12.4%,合肥占安徽总值的22.9%,在16个市中居绝对主导地位,合肥经开区则占合肥市28.5%,龙头老大的地位可见一斑。
在传统产业下滑、旧有产能退出的全国大背景下,合肥经开区用开发区的服务和速度,用一批“高精尖”项目,“顶起了”安徽工业脊梁,也带动了开发区自身转型升级。
很多人说工业4.0时代是定制化的主战场,而这早已在合力叉车中践行20多年,在其工厂只有寥寥几名工人在查看设备,部分的工作都在工程师的电脑中进行,很多岗位由机器人来完成。
电动叉车是叉车行业近年来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但是大吨位车一直是难以攻克的难题。“我们在国内率先研发出6吨至7吨的大吨位蓄电池叉车。”安徽叉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德进说,这类产品能降低综合使用成本,满足用户对舒适度的需求,一推向市场就广受欢迎。
2014年以来,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不少企业遭遇“滑铁卢”,部分龙头企业利润下降70%左右。在国际上,西方知名叉车品牌呈现明显的收缩状况。合力叉车却相反,据张德进介绍,该公司重装车辆产销量增长明显,同比增长超30%;电动叉车产品同比增长超20%。“主要增长点在特色化产品。”他说。“大型装备生产车间高温高热多粉尘,用机器人代替人工意义重大。”为合力叉车专门提供机器人生产的合肥联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欧秉承指着车间内一款机器人告诉记者,那是一个通用六轴机器人,能把一个手臂的运动涵盖进去,灵活有力,是由其公司研发生产,专门为大型装备车间量身打造的,根据每个生产厂商要求定制,并提供软硬件整套解决方案。
为创新搭建平台
合肥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杨伟说:“作为安徽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合肥经开区通过产城一体,集聚了一批高端制造企业、汇聚了一批前沿创新资源、搭建了一批产业支撑园区,不仅成为支撑安徽国民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载体,事实上也是‘中国制造2025’安徽发展战略全面落地的主战场。”
在提供专业化服务方面,一方面,合肥经开区积极搭建各类公共服务创新平台,完善科技服务中介体系,不断提升对区内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比如,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加快产业孵化、科技金融、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平台建设;积极打造数据共享、大型科学仪器共享等公共平台,努力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成果共享机制;加快构建产学研合作信息平台,促进资金、技术、人才、设备等信息的有效对接,大力发展各类专业中介机构,推动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的建设。
另一方面,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打造激励创新创业的制度环境,不断为专业化服务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比如,采取引导方式为开发区创新创业提供服务,构建有利于开发区创新创业的市场竞争机制;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鼓励全社会广泛参与创新,不断造就开放、包容的创业环境等。
2025-03-13 09:20
2025-03-12 15:57
2025-03-11 11:17
2025-03-11 09:18
2025-03-08 11:38
2025-03-08 08:52
2025-03-07 10:19
2025-03-07 09:29
2025-03-06 14:03
2025-03-03 0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