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配件新闻 > 正文

欧阳明高:动力电池性能将提升 充电产业链正形成

2016-02-22 09:04 性质:转载 作者:欧阳明高 来源:新能源汽车报
免责声明:中叉网(www.chinaforklift.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电池性能提升
  新能源汽车发展带动了动力电池产业的大发展,据数据统计,2015年动力电池装车量超过200亿瓦时。预计2016年装车量达到500亿瓦时左右。根据电池行业报告,2015年电池产业投资约1千亿元,在建、核建的产能1800亿瓦时,估计2016年上半年产能仍然紧张,下半年总量保持平衡,但是优质产能还会持续紧张。
  技术方面,动力电池性能大幅提升,全面达到甚至超过“十二五”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规定的指标,电池组模块最高达到140Wh/kg。当然,提升比能量的同时,电池的安全技术也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
  近期关于动力电池安全的技术路线是热议的话题。从2015年装车量的实际情况来看,以纯电动12米大客车为例,采用磷酸铁锂材料的动力电池占比94%以上。
  总体来看,现有产品和动力电池的产量分布是中国动力电池技术研发产业化结果的一种反应,格局合理。随着各种新型锂离子电池的研发进展,今后动力电池装车的格局会动态变化,更高性能的电池会逐步出现。
  充电互联互通
  中国充电基础设施的产业链正在形成,形成了几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充电网络。如北京市私人乘用车的自用桩比例达到77%,上海市私人乘用车的自用桩比例达到73%,而且比例还在迅速提高。基于此,我认为私人乘用车主要以自用桩为主。
  现在最迫切的挑战是充电新国标的贯彻与改造实施工程。新国标意义重大,主要解决充电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安全性,如统一充电桩通信标准、通信协议,增加充电温度监控、机械锁、电动锁。但是车桩改造升级也面临一系列挑战,一是影响面大,涉及客户、充电桩企业、制造商等。二是各个地方改造的进度如何协调,包括车厂改造的难度、新老用户的切换,尤其关于充电基础设施在小区地下车库的建设,这方面最近也出台了一些新的规范。
  2015年在全产业链相关的政策、市场和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2016年,希望通过协调发展,成为技术品质的提升年。这里的协调发展是整车产销、电池供应、充电基础设施产业链协调发展。

12下一页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