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技术进步和应用普及促进了制造业技术创新、组织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对生产力提升和生产关系变革产生了巨大影响,加速了产业融合的进程。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全面支撑《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出台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的行动计划(2015-2018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以实施“互联网+”制造业和“互联网+”小微企业为重点,是顺应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趋势,加快构建产业生态体系、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具体行动纲领。互联网加快两化深度融合进程
两化融合在当前更多地表现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重组融合和创新变革,融合后的制造业表现出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特征,互联网推动两化深度融合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变革和制造业创新的强大动力。《行动计划》提出了“坚持创新引领”和“坚持两化融合”的原则,要求加强互联网创新要素、创新体系和创新理念与产业发展的对接应用,带动技术和模式创新;充分发挥互联网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中的平台作用,促进信息通信技术向制造业各领域环节渗透,推动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变革。
(一)以互联网促进制造业技术创新和生产力发展
在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过程中,互联网作为信息通信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创新手段,促进了生产力的进步。《行动计划》中提出的“智能制造培育推广行动”旨在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步伐,提高制造业智能化能力,促进生产力发展。如今,很多企业在研发、设计、制造过程中创造性的运用互联网连接企业内外生产装备和人,作为信息传输工具,改进制造流程,提高生产效率。例如,工业互联网通过设备、产品和用户数据的感知、传输和分析,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实时动态控制与管理,加快制造业企业智能化、服务化转型。企业利用互联网这种生产工具提升了生产效率,改进了制造模式,进一步印证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定论。
(二)以互联网推动制造业生产关系变革
生产力的提升要求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创新变革,包括产业结构、产业边界、生产、组织方式等的重组和再定位,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推动了制造业生产关系变革。《行动计划》提出的“新型生产模式培育行动”旨在以互联网广泛融入制造业,催生一批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成为推动生产关系变革和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由于互联网的作用,企业间及企业内部的组织形式发生了相应变化,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日益扁平化,企业间互相取长补短、协同共赢,形成了开放式研发设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工业电子商务等新型生产组织模式。例如,由于生产力提升带来了产能和供给的显著扩张,对提升交易效率的要求日益迫切,电子商务使不同地区的买卖双方突破时空界限,通过线上直接交易,改变了传统交易组织方式,极大地提高了交易效率,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求。
(三)以互联网引领制造业商业模式创新
互联网是微创新、重组式创新的策源地和实现要素,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企业可以更精准地获取用户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并通过相关产品功能模块的微小改进、重新组合或新的增值服务来提升用户体验,快速响应市场,形成改良性产品或新的服务形态。《行动计划》提出的“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培育行动”旨在提升小微企业应用互联网的水平和两化融合能力,改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对制造业来说,颠覆性的技术创新周期长,风险大,而基于互联网的微创新和重组式创新能提供更加灵活、实际的产品开发或服务思路,类似的每次创新都会成为未来创新的“积木”,并给小微企业带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量机会。 “互联网+”制造业生态体系正在形成
《行动计划》提出了“坚持开放共享”的基本原则,要求“巩固提升我国互联网发展优势,鼓励基于互联网的各类要素资源集聚、开放、共享,提高配置效率,加快建立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开放型产业生态体系”。经历探索、实践与培育,中国“互联网+”制造业的主体已有相当规模,各种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业态不断涌现,新的网络架构加快形成,跨界融合服务组织日益成熟,培育拓展新兴市场、带动长尾需求力释放。《行动计划》的制造和实施将进一步完善“互联网+”制造赖以实现的支撑环境,构建开放有序、富有竞争力的产业生态体系。
2025-04-21 08:38
2025-04-20 07:42
2025-04-19 09:16
2025-04-18 09:06
2025-04-18 09:06
2025-04-16 13:34
2025-04-16 11:09
2025-04-16 09:03
2025-04-15 09:28
2025-04-13 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