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规划,优化布局,积极推动铅酸蓄电池企业园区化生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和规范建设铅酸蓄电池园区(基地),大力推动企业入园,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集中管理和集中治污。严把入园准入关,通过资产重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档次、工艺、装备水平和集聚效应。园区建立严格的环境管理制度,加强对区内企业环保行为的监督。
完善机制,加强协作,提升监管水平。加强对铅酸蓄电池企业生产全过程的监管,建立健全铅酸蓄电池企业动态数据库和部门信息共享机制。环保部门对所有铅酸蓄电池企业的废气、废水和雨水排放口进行监督性监测,并加强铅酸蓄电池企业危险废物暂存、利用、处置情况监管,严格执行转移联单制度,规范危险废物管理。
全面实行清洁生产,提升企业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水平。对所有铅酸蓄电池企业进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积极推动先进生产技术和集污治污技术的运用,特别是推动工艺装备自动化、机械化改造,完善铅烟、铅尘收集与治理设施,有效削减铅烟、铅尘和含铅废水产生量,确保含铅废水、废气达标排放,铅尘等含铅危险废物妥善收集,提高中水回用率。
加强科技创新,提升铅酸蓄电池行业技术装备、工艺水平。加大铅酸蓄电池行业高新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的支持力度,推动产、学、研合作,积极鼓励和支持研发自动化程度高的铅酸蓄电池生产设备和高效铅烟(尘)收集处理设备,以及新型电池的重金属替代技术和减铅技术。重点推进功率型铅蓄电池减铅技术和废铅蓄电池规模化、无害化回收再生技术等清洁生产先进技术的应用推广。
在全省统一行动下,部分地区也结合实际,积极研究出台对策措施,如长兴县出台了关停企业补偿、企业转产奖励、引导企业资产重组和加强金融支持等方面政策措施;湖州市法院系统专门下发了依法稳妥处理铅酸蓄电池企业涉诉案件的通知;余姚、诸暨专门落实财政专项资金用于企业关停、企业转产政策性补偿,并帮助企业寻找适合的转产项目。通过各项政策措施的出台,上述地区整治过程中产生的企业债务、应收账款、合同执行和职工安置等善后问题得到了妥善处理,专项整治工作在较为平稳的氛围中得到推进。
共赢:产业绿色化,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随着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的不断出台,浙江铅蓄电池行业涅槃重生,大力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由此进入良性发展阶段,产业集聚度明显提升,从过去的摩托车用小电池,发展到全国最大的电动自行车电池生产基地;从过去的矿灯用蓄电池,发展到最先进的电动汽车电池和风能、太阳能储能电池,并培育出天能、超威等年销售超600亿元的国内蓄电池领军企业。
调研组从浙江省环保厅了解到,2011年以来,浙江共关闭铅蓄电池企业224家,关闭率达82.1%。通过环境整治,企业周边及工业集中区的水、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与此同时,铅蓄电池行业总产值却大幅增长,较整治前增长113.2%。
在铅蓄电池生产重地长兴县,通过环境整治,区域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大幅提升。据县环保局污防科科长俞文杰向调研组介绍,通过整治,长兴县铅蓄电池企业周边环境重金属浓度总体达标,环境安全风险进一步降低。企业重金属铅排放量大大削减,全县铅排放总量从整治前的6670千克减少到2726.78千克,削减59.1%。
2014年,长兴县铅蓄电池行业实现产值265.49亿元,比2004年增长1434%;实现销售收入254.36亿元,比2004年增长1094%;实现利税11.24亿元,比2004年增长378%。社会效益也进一步显现,2014年,铅蓄电池投诉仅为3件,比2004年的26件减少88%,比2010年的13件减少76%,涉及铅蓄电池投诉件明显下降。
长兴县也先后获得了“中国电池产业之都”、“中国绿色动力能源中心”、“中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浙江省蓄电池专业商标品牌基地”等荣誉称号;2014年5月,长兴县被环境保护部命名为“国家生态县”。
断腕整治,促成了行业华丽转身,后期的持续转型提升及完善的长效管理,使浙江成功地打赢了铅污染防治持久战。如今,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显著成效又为地方政府、行业和企业转型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坚定了走产业绿色化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大型龙头企业积极引领行业发展,自觉增加科研投入,采用高新技术、先进设备和工艺,改造提升传统铅蓄电池生产技术,努力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从数量、规模的粗放扩张向高质、高效的集约转型。
还以长兴为例,为了尽可能减少对环境污染,铅蓄电池企业全部集中到了高新园区,逐步实现全自动密闭生产;天能、超威等大型龙头企业从生产设计环节打造清洁生产,带头引进先进设备和工艺,从源头减少污染物排放,并探索废旧铅蓄电池的回收利用,以及生产过程废水、废铅等的回收循环使用。
为进一步巩固整治提升成果,由县环保局牵头编制出台了《长兴县深化铅蓄电池行业长效管理具体办法》,确保企业依法依规生产,污染物排放和专业场所有毒有害物质浓度达到国家标准,并严格项目准入,实行总量控制,落实监督监测,确保污染物排放、园区周边环境符合相关要求。
此外,长兴县还充分发挥“浙江省绿色动力能源集成创新公共服务平台”这一国家级检测中心的作用,探索建立科技人员、高新设备等研发资源共享机制,先后与天能、超威、诺力等7家企业在平台内部共建了实验室,推动企业创新研发。通过合作共建,已开发新能源产品16项、技术成果转化7项。
如超威集团完成了车用无镉动力型铅酸蓄电池技术升级,打破了欧盟限制含镉产品的贸易技术壁垒。目前,企业已全面推进无镉内化成生产工艺,有效解决了动力蓄电池一直沿用含镉配方与外化成工艺废水排放量大难题,实现了节能28%、节水90%的显著效果,并向行业开放了无镉内化成核心工艺的“源代码”,为实现电池的无镉化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废旧铅蓄电池回收再利用方面,天能集团投资18亿元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在引进世界最先进的意大利全自动工艺技术基础上,结合天能自主创新的纯氧助燃、精炼保锑、专利合金配制、废烟气处理等技术,对废旧铅蓄电池进行规模化、无害化回收处理,每年可处理15万吨废旧铅蓄电池。
今年6月,在环境保护部的指导下,依托行业龙头企业超威集团,成立了“国家环境保护铅酸蓄电池生产和回收再生污染防治工程技术中心”,解决蓄电池行业在生产、回收、循环利用中所面临的重大环保科技问题;同时,签署了《电池产业绿色循环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并发起成立了中国电池产业绿色循环发展联盟,致力于整合电池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资源力量,建立有效的合作新机制,共同推进电池产业可持续发展。
作者: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调研小分队
2025-03-07 09:20
2025-03-05 09:45
2025-03-04 09:41
2025-03-03 08:52
2025-02-28 10:30
2025-02-27 10:17
2025-02-27 10:12
2025-02-25 10:06
2025-02-08 16:30
2025-02-08 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