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如此前瞻性眼光的企业,所做的尝试不应该被一笑置之。无独有偶,美国亚马逊公司正在大力发展无人机送货业务,这似乎从侧面印证了这一尝试的合理性。
中国机器人网此前报道,美国亚马逊10所仓库近日配备超过1.5万台Kiva机器人,可代替人力搬运货物。
亚马逊在2012年收购KivaSystemsInc机器人制造商,并在当时就开始酝酿Kiva机器人仓储业务。而现在这些机器人正式开始“工作了”。
亚马逊的例子是有说服力的,因为这家公司在机器人代替人工战略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功。它在库房里用机器人帮助进行配送操作,将平均订单处理时间从一个小时缩短至13分钟。
为了这一战略,亚马逊花了近八亿美元收购了一家机器人制造公司,但从长远看,这笔买卖是有价值的。
亚马逊首席执行官杰夫 贝佐斯(Jeff Bezos)表示,尽管机器人技术尚不成熟,未来仍将坚持使用,以避免类似去年出现的运送延迟现象。
“我知道这看起来像是科幻小说,但它是现实中可以实现的。”贝佐斯表示,无人机完全取代现有的物流系统还需要4~5年时间,目前该项目只在小范围内测试,而通过无人机交付的快递最重为5磅。
无人机尝试及机器人战略,是未来快递业升级的一个方向。当人工的潜力以及规模效应已被开发到极限,技术手段的升级就成为必然之选,用机器人取代人工是这一逻辑的必然延续。快递业应该已经到了脱离劳动密型产业身份奔向知识密集型产业的时候了。
如目前世界产业发展趋势所显示,机器人取代人工将是下一波潮流,高级自动化及智能化是未来几年间、十几年间会被广泛实现的一种设想。
对于这一设想,它也需要一个现实突破口,快递产业的工作内容相对简单,机器人大可先从这个产业突破进来,逐步融入大众的日常生活。亚马逊等外资企业正在扮演开路先锋的角色。
另据报道,一些外国公司正在开发一种写新闻的机器人,以取代一些从事低端新闻工作的人员。该有危机感的不仅仅是快递员们。
其实,这何尝不是对整个中国经济的启示。当新一波技术浪潮袭来,中国这个制造业大国能否紧紧抓住契机?
安川电机、沈阳新松、软控科捷、宝佳自动化、诺力达、华东机械……这些国内外机器人行业的强企,如今都在中国青岛高新区落了户。
高新区高端智能制造事业部部长耿凯说:“我们的目标是打造‘国家机器人产业创新基地’、‘中国水下机器人之都’、‘中国智能服务机器人基地’。”
耿凯介绍,在青岛高新区中央智力岛上,一栋方形建筑已基本完工。这是整合全球机器人龙头企业与全球知名广告展示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的国际机器人中心。
在影视文学中,机器人是一种奇妙的存在,它或有情有义拯救人类于水火间;或阴暗邪恶置人于险境之中。在现实生活中,机器人尚未如此神通广大,但也已在工业、服务、军事、航天等领域施展身手。
目前全球制造业都在提倡‘智能制造’,装备、机器都要有一定智慧程度。智能制造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而机器人恰好是智能制造的一个典型。
用人成本越来越高是制造业发展的一个趋势,选择机器人产品代替人力介入流水线也是控制成本的一个方式。
专家认为,机器人不仅在2014年是朝阳产业,在未来十年、二十年里都是长期需求。毕竟从成本角度来说,无人机的出现将很大程度上节省了物流公司的人力支出。”
从全球机器人密度的比较中显示,中国虽为制造业大国,但平均每万人保有的机器人量仍较低。专家认为,中国机器人市场待发展空间依然十分巨大,然而进入普遍的商业化还需时日。
2025-06-30 08:14
2025-06-28 18:07
2025-06-26 14:36
2025-06-26 10:47
2025-06-23 09:11
2025-06-16 11:40
2025-06-16 08:15
2025-06-16 08:11
2025-06-14 20:30
2025-06-13 0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