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质化产品的低价搏杀,低标准甚至“零首付”的购机条件,让人瞠目结舌的新品开发速度,乃至从客户信息到海外并购的几近不择手段的白热化竞争……
近年来,乱象丛生、问题频发一直与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高歌猛进的发展相随相伴,特别是今年以来,外资品牌也主动介入价格战,更是有愈演愈烈之势。
毋庸讳言,竞争,一直是中国工程机械市场发展的主旋律,这既造就了工程机械行业十年的辉煌,同时与之伴生的恶性竞争也造成了行业的无序发展。
外资加入混战
4月上旬,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挖掘机械分会在其网站和微信中正式发出关于中国挖掘机械行业市场不当竞争的警示函。函内提及,在中国挖掘机械行业整体环境依然严峻的情况下,部分领先的制造企业采取了降价、延长保修期、低首付的销售政策,有过度竞争倾向,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增加了行业整体的经营风险,影响了中国挖掘机械行业平稳、理性、有序发展。
据一位昵称为“工程机械大佬”的微博网友透露,此次警示函的出现与他发布的某品牌22吨新挖掘机以59.5万元的售价推向市场的爆料有关。
在他的微博里,有该品牌挖掘机的促销截图,型号为LD6220D的一款挖掘机在4月份团购价仅为59.5万元,并强调此为行业惟一的震撼价,而市场同机型同品质的价位都在83万元左右。
记者随后致电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挖掘机械分会,分会秘书长李宏宝称,上述挖掘机事件并不是促使分会发出警示函的惟一原因,而是在调研过程中,分会了解到外资品牌包括卡特彼勒、小松等也都有主动降价、积极促销等行为,从而加速了行业整体过度竞争的态势。
在李宏宝看来,外资品牌主动加入价格战,可能与国产工程机械品牌一度50%的市场份额有关。更重要的是,或许是这些外资品牌制造商已经意识到,经过数轮的价格战以及高风险的销售策略,使得国内工程机械企业发展动力不再,因而会在这一时期祭出价格这一武器,希望能给予竞争对手最后一击。
而造成这一根源主要在于产能的严重过剩。2012年前的十年,是中国工程机械飞速发展的时期,尤其是2010年,在4万亿元内需政策的拉动下,一夜之间,几乎所有工程机械企业都上马挖掘机生产线,产能少则千台,多则十万台。
然而,好景不长,当工程机械企业产能扩大以后,国内市场如梦似幻般的需求突然消失了。虽然每家工程机械企业都在努力开拓海外市场,可在全球经济衰退的环境下,海外市场的容量也有限,产能过剩在所难免。
2025-04-27 18:25
2025-04-27 18:18
2025-04-24 13:29
2025-04-21 08:38
2025-04-20 07:42
2025-04-19 09:16
2025-04-18 09:06
2025-04-18 09:06
2025-04-16 13:34
2025-04-16 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