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特种设备安全状况
(一)事故总体情况。
2012年全国共发生各类特种设备事故228起,死亡292人,受伤354人,与2011年相比,事故总起数减少47起,下降17.1%;死亡人数减少8人,下降2.7%;受伤人数增加22人,上升6.6%。全年228起特种设备事故中,锅炉事故29起,压力容器事故26起,气瓶事故26起,压力管道事故8起,电梯事故42起,起重机械事故76起,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事故17起,客运索道事故2起,大型游乐设施事故2起。2012年万台设备死亡率为0.517,比上一年下降13.11%,实现了国务院安委会下达的特种设备事故死亡率低于0.56的工作目标,事故总体呈稳中有降态势。
图三:2008-2012年万台设备事故死亡人数趋势图
(二)事故特点。
发生的事故中,承压类设备事故的主要特征是爆炸或泄漏着火,机电类设备事故的主要特征是倒塌、坠落、撞击和剪切等。
228起特种设备事故中,按设备类别划分,起重机械和电梯事故起数较多,分别占33.3%、18.4%;起重机械事故死亡人数较多,占总死亡人数的44.2%。按发生环节划分,发生在使用环节179起,占78.5%;安装拆卸环节12起,占5.3%;维修检验环节19起,占8.3%;充装运输环节14起,占6.1%;其他4起,占1.8%。按涉及行业划分,制造业105起,占46.1%,建设工地和建筑业47起,占20.6%,交通运输与物流业事故9起,占3.9%,社会及公共服务业事故67起,占29.4%。
(三)事故原因。
统计数据显示,违规、违章仍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从技术层面来看,各类设备事故主要原因集中度最高的分别为:锅炉是违章作业和操作不当以及设备缺陷和安全附件失效,其中,9起为小锅炉缺水事故,5起为安全附件或保护装置失灵事故;压力容器是违章作业或设备缺陷和安全附件失效,其中,4起为快开门式压力容器事故,2起为烫平机不锈钢烘筒爆炸事故;气瓶是违章作业或操作不当,其中,3起为氧气瓶混入可燃介质的事故,2起为非法改装气瓶和非法倒装事故,2起为野蛮装卸事故;压力管道是设备隐患,其中,2起为设备爆炸事故,2起为设备泄漏事故;电梯是管理不善和安全附件或保护装置失灵,其中,15起为作业人员违章作业,9起为乘客违章或家长监护不当,4起为与三角钥匙保管不善有关联,3起为救援逃生方法不当,2起为安全保护装置失灵;起重机械是违章作业或操作不当以及设备隐患,其中,4起为吊具坠落,2起为与钢丝绳有关联,2起为设备部件断裂;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是违章作业或操作不当,全部是叉车事故;客运索道和大型游乐设施是设备隐患和非法使用。
三、2012年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实施情况
(一)圆满完成“十八大”等重点时段安全保障任务。
全系统组织开展了“十八大”、春节、国庆等重点时段特种设备安全保障工作。针对“十八大”安全保障,质检总局研究制定保障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多次派出督查组对全国特种设备安全工作进行督查;北京质监部门联合周边省市建立联动机制,“十八大”期间,华北五省(市)质监部门实行专人值守及“每日一报”制度,出动执法人员14233人次,共检查使用单位10527家、特种设备31229台(套),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1180个,实现了北京及周边地区特种设备零事故的目标,圆满完成了安全保障任务。
(二)扎实开展“打非治违”和质量安全风险排查整治工作。
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和总局的工作部署,全系统开展了“打非治违”和质量安全风险排查整治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了翻新改造报废气瓶、在液化石油气瓶中掺混二甲醚、违规拼装电梯和无证制造大型游乐设施等非法活动。继续组织开展对特种设备持证生产单位、检验检测机构和授权鉴定评审机构的监督抽查,质检总局还直接组织了对国家重点工程的特种设备安装无损检测工作质量的监督抽查。2012年,全系统共出动特种设备执法监督检查115.3万人次,检查生产、使用等单位52.6万家,出具安全监察指令书14.2万份,吊销许可证221张,暂停许可证942张,消除了一批安全隐患。
2025-04-27 18:25
2025-04-27 18:18
2025-04-24 13:29
2025-04-21 08:38
2025-04-20 07:42
2025-04-19 09:16
2025-04-18 09:06
2025-04-18 09:06
2025-04-16 13:34
2025-04-16 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