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齐“缺陷”。高起点发展原材料工业,加快湄洲湾、漳州古雷等海西化工产业集中区建设,发展钢铁工业和稀土合金等新材料产业。
打响品牌。加快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轻纺产业,提升消费品工业的国际竞争力。
迈向高端。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强化推动制造业、服务业互动发展。
拓展空间。打造特色显著的海洋生物资源产业和海洋工程装备与船舶产业。
先行先试:弘扬福建精神,敢拼、敢闯、敢干,用足、用好、用活中央赋予的政策。
支持福建“同等优先、适当放宽”,承接台湾产业转移。探索建设10个以上特色鲜明的两岸先进制造业合作示范区。
按照《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委托福建投资主管部门核准总投资5亿美元以下的鼓励类、允许类项目。同时,积极研究放宽福建台资准入条件和股比限制等政策。
支持福建发展产业重点领域的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和节能减排,予以财政金融政策倾斜支持。
支持平潭用全新理念打造对台产业合作重要基地,推动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建设智慧岛。
谋发展:更高起点再出发
新的要求,新的期待,我们应当如何作为?
“我省要实现制造业强势突破,具备较强竞争力,关键是要突出"先进"二字,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省经贸委主任周联清表示,“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我省正积极发挥优势、落实政策、"三维"对接,推进存量调整和增量投资向绿色高端制造转型,大力发展生态效益型工业。”
项目带动、三维推进。加大央企、民企、外企对接力度,着力办好珠三角民企产业项目对接洽谈会,今年将力争开工、动工、续建三维项目625个以上,完成年度投资1700亿以上。
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着力突破行业重大共性关键性技术,加快推动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变。深化两化融合,大中型企业资源计划(ERP)普及率达到80%以上。
深入开展节能降耗减排。建立节能减排“倒逼”机制和长效机制,强化政策引导和技术支撑,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突出新型显示、LED产业、稀土及化工新材料、节能环保装备、太阳能光伏及新型动力电池五大领域,实施培植计划,推动加快发展。培育14个销售收入超百亿元、100个销售收入过20亿元的重点龙头企业。
培育发展大企业大集群。落实总部经济发展政策,实施百亿集团、领军企业培育工程,力争形成产值超千亿的产业集群(基地)10个、产值500亿—1000亿的产业集群16个、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大企业(集团)50家以上。
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强化政策落实,营造良好环境,扶持发展大批具有“专精特新”特征的中小企业。
实施品牌带动与质量振兴。力争“十二五”实现中国驰名商标累计200件以上,福建名牌产品达1800个以上,福建省著名商标达3000件以上,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名牌企业达50家。
我省正盯住目标不动摇,盯住新增长点不落空,盯住难题不退缩,盯住“三维”项目不放松,更高起点再出发。
放眼未来,先进制造业必将如巨龙引领海西工业加快发展,为建设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福建注入强劲动力。
2025-06-01 18:37
2025-05-31 19:52
2025-05-31 19:49
2025-05-26 12:52
2025-05-26 09:00
2025-05-22 15:01
2025-05-21 20:49
2025-05-21 13:31
2025-05-18 16:04
2025-05-17 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