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中国的工程机械领域在经济向好的大趋势下快速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竞争最为激烈的市场,与此同时,其产业链和工业体系也获得了较为完善的发展。
然而,自2011年以来,欧美经济的不景气导致我国工程机械出口量下降,加之国家采取的宏观调控政策,使得今年工程机械市场呈现出前高后低的发展趋势,行业景气指数由1月份的66%下滑至10月末的-21.2%。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秘书长苏子孟在出席日前举行的“2011中国工程机械配套件行业高峰论坛”时接受了《科学时报》记者的采访。他表示,尽管目前工程机械行业呈底部企稳发展态势,面临较为严峻的挑战,但仍然是我国的“朝阳产业”。其中,配套件行业发展前景尤被看好,预计年均复合增长19%,到2015年规模将接近500亿元。
兴业证券发布的行业研究报告也认为,我国工程机械市场将在进一步下降后缓慢回升。在平衡长期可持续发展、短期销量以及市场份额这三者关系时,制造商在可持续业绩增长点中将重点向关键配套件产业延伸。
配套件束缚整体发展
据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协会预测,到2015年中国工程机械销售规模将达到9000亿元人民币,出口额将突破260亿美元。
记者了解到,我国已跃居世界第一大工程机械制造国,也成为大型跨国工程机械制造商的竞争之地,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中有37家已进入中国。
但目前,我国工程机械配套件行业基础薄弱、发展仍较为落后。长期以来,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都有“重主机,轻零部件”的倾向,处于高端层面的液压件、传动件和控制原件等核心技术都被国外企业所掌握,如液压泵、马达、减速机和高端多路阀等都没有实现技术突破。
由于国内生产的核心配套件无法适应工程机械制造高标准要求,许多技术和设备都需依赖国外进口,本土厂商在关键零部件方面自供率较低。
2025-03-23 08:51
2025-03-23 08:49
2025-03-23 08:39
2025-03-23 08:38
2025-03-23 08:35
2025-03-23 08:33
2025-03-23 08:27
2025-03-22 09:05
2025-03-22 09:02
2025-03-22 0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