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企业动态 > 正文

情满汶川,谱写柳工赞歌

2008-06-11 17:54 性质:转载 作者:柳工 来源:柳工
免责声明:中叉网(www.chinaforklift.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柳工120台军品抗震救灾服务支持保障小组纪实在抗震救灾的一线,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我们可爱的解放军战士,哪里有急、难、...

  ──柳工120台军品抗震救灾服务支持保障小组纪实

  在抗震救灾的一线,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我们可爱的解放军战士,哪里有急、难、险、重,哪里就有柳工抗震救灾服务支持保障小组的身影。
                         ───题记。
  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四川汶川突发了8.0级的特大地震,震源深度达29公里,波及我国绝大多数省、市、自治区,是继76年唐山大地震后的又一举世惊心的特大地震灾害。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 在特大地震灾害袭来最危险最艰苦的时刻,在被围受困灾区人民最需要最关键的时刻,总是英雄军队冲锋陷阵在最前列,总是铁血官兵抢险救灾在最前列,在奔赴灾区的征途上,在抢险救灾的鳌战里,在拯救生命的拼搏中,在重建家园的伟业中,到处都有人民军队的身影!他们争分夺秒冒着余震的危险与时间赛跑,在交通堵塞、通讯中断冒着随时有山体滑坡的危险,徒步跋涉奔赴灾区,遍地都是军民奋战的赞歌!
  在这场撼天动地的抗震救灾决战中,更有一批批鲜为人知的军品抗震救灾服务支持保障队伍,以对国家的无比忠诚,对人民群众的挚爱深情,不畏艰险,不计得失,不怕牺牲,勇敢地奋战在抗震救灾前线,与人民军队一道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和过硬的队伍素质,成为共和国抗震救灾的忠实重要力量,成为人民群众和人民军队伟大抗洪精神的积极援助者。柳工120台军品抗震救灾服务支持保障小组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用坚定的信念、无畏的气概、过硬的本领、刚毅的品格,在灾难中与全国人民一起浴血奋战,谱写了一曲曲抗击震灾、誓保家园的壮丽凯歌。
  当全国抗震救灾工作处于攻坚阶段之际,让我们把镜头对准那些日夜转战在最前线的柳工人,再现那些难忘的日日夜夜......
  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人,哪里有军人必定有柳工人!
  在抗震救灾工作中,柳工在全国征集了150多名操作和维修服务预备队队员,与共和国军人一道奋战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

  镜头一:临危受命  全力以赴
  5月17日晚7时,柳工接到国家发改委和军方指令,要求立即调运100台CLG856装载机、30台挖掘机前往成都投入救灾。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5月19日上午,全部100装载机、30台挖掘机已发送完毕,到达灾区奔赴四川抗震救灾第一线,与已经在灾区奋战了五天的柳工先头部队会合,展开更大规模的救援工作。5月19日下午六点,柳工接到解放军总装备部驻柳工军事代表处的配件调运计划,柳工配件公司立即动员正准备下班的30多名员工,连夜配备好部队所需的109种共4686件配件。5月20日下午5:00,价值68.5万元的装载机配件,装上了桂林开往成都的K654次旅客列车,紧急运往四川汶川地震灾区,供给正在灾区开展抗震救灾工作的解放军二炮部队救援队。
  5月18日下午16:00,带着柳工全体员工的重托,由21位成员组成的柳工抗震救灾机械救援队第一批成员奔赴四川进行抗震救灾。抗震救灾,众志成城。
  5月19日上午10:30,柳工在成都集中召开了柳工抗震救灾机械救援队启动仪式。在启动仪式上,公司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总指挥余亚军进行了动员讲话,全体队员以昂扬的声音郑重宣誓:绝不放弃,坚决完成救灾任务!简短的仪式后,在政府车辆引领下,由六台装载机,三台挖掘机组成的我公司救援队队伍起程前往本次地震重灾区之一,四川绵竹。

  镜头二:绵竹救灾 泣人泪下
  在绵竹市剑南镇中心广场,当地31米电信发射塔发生坍塌,五楼楼房有两面墙已倒塌,摇摇欲坠的建筑和发射塔架对过往行人造成威胁,为了避免打到附近帐篷,需定向拆除,当地建设局多方努力仍未能完成,建设局局长亲自找到柳工救援队寻求支援。解除危险正是救援队的职责,在现场,来自广西的柳工救援队与来自陕西的房屋评估专家协商,制定用钢丝绳拉下来该塔架的方案,剑南镇的消防队员运用云梯在坍塌的塔架制定位置绑上200米长的钢丝绳,柳工救援队的挖掘机顺利将塔拉倒在制定位置,多方力量的紧密合作下,使救援任务顺利完成。
  在绵竹道路两旁的民房到处出现坍塌的情况,更让队员们真切感受到这次大地震给灾区人民带来的惨重灾难。无论是军车,大货车,客车,形形色色的车辆上都有红色的条幅:抗震救灾,众志成城。车流沉默、高速的呼啸而过,仿佛表达了救援的急不可待。柳工的机械救援队,成为了这支壮观的救灾车流当中的一员。14:28分,救援队在德阳稍作休整,此时防空警报响起,道路上行进的车辆鸣笛,柳工的装载机也加入鸣笛的行列,长长的汽笛声,正如长歌当哭,痛悼遇难同胞,机械救援队成员纷纷停下手中的工作肃立默哀,在抢拍的镜头中,看到的都是那一双双含泪的眼睛,深深的悲痛,那种氛围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位救援队成员,三分钟默哀结束了,但各位队员的心情仍久久无法平复。国之大殇,那一刻,巨大的灾难使每一位中国人紧紧团结在一起,面对巨大的灾害,柳工的机械救援队全体人员似乎在内心发出最强音:四川,我们来了!
  在抗震救灾的日日夜夜,面对地震造成的重大伤亡,队员们顶着灾区到处散发出的阵阵难闻气味,全身心地投入到清除倒塌房屋瓦砾、疏通道路、排除危房、帮助灾民挖掘财物、挖掘遇难者遗体等救援工作中。在拱星镇90%以上房屋倒塌的救援现场,受灾群众得知我救援队是来自千里之外的广西,都报以掌声或竖起大拇指表达对我救援队的感谢和敬意。面对残墙断壁,面对无家可归的暂时困难,受灾群众表现出来的乐观与坚强,同样让救援队员们为之感动和敬佩。受灾群众对记者说:“地震发生后党和政府给予我们莫大的帮助和关怀,送来了大量的生活必需品,派来了大量向你们一样的抗震救灾队伍帮助我们,谢谢!谢谢你们。”

  镜头三:军人气魄  柳工力量
  为了让军方更好地掌握和使用柳工90台装载机、30台挖掘机投入抗震救灾工作,5月25日,柳工集团派出的抗震救灾机械维修服务队的几名队员,在成都某空降兵驻地对部队机手进行了产品的操作维护保养的培训。这次“5.12”大地震,正是这支空降兵部队的15名战士冒着生命危险最先空降进入汶川地震中心,现在又正是这支英雄的空降兵部队战士驾驶我公司的救援机械,投身到抗震救灾的第一线。为保障救灾军品设备的正常使用和故障的快速修复,完成灾区重建任务,柳工军品抗震救灾服务支持保障小组表现出了极大的无私无畏的精神。他们义无反顾抗战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部队救灾产品分配到哪,哪就有他们产品服务抢修组的身影。空降兵部队的领导面对灾民说“柳工人和战士一样,在这次抗震救灾工作中,柳工人表现出特别突出的战斗力”。
   
  冲在最前面,撤在最后面,这就是抗震救灾战斗中柳工精神的忠实写照
  “地在抖动,重型机械在‘舞蹈’”。我抗震救援队进入四川抗震救灾前线之后幽默地对记者这样说。柳工救援队不仅要夜以继日顶住悲苦开展救援工作,同时也要经历一次次强烈的余震对自身生命的威胁。但柳工人总是冲在最前面,撤在最后面,这就是抗震救灾战斗中柳工精神的忠实写照。

  镜头一:青川余震 有惊无险
  5月25日下午,青川发生的6.4级强余震,波及绵竹、成都等四川地震灾区。余震发生在当日下午的4时20分左右,柳工抗震救援队分四路正在绵竹市的剑南镇、遵道镇、武都镇以及兴龙镇,帮助灾民清理倒塌房屋、平整灾民临时安置点的作业。在绵竹市遵道镇太平村,余震发生时,装载机救灾队的王晓林、孙福林、罗思敏、徐新志4名队员,正在该镇太平村的一座山上帮助受灾村民清理倒塌房屋。突然间队员们都感到整个山体在晃动,装载机也不听使唤地出现较强烈的抖动,意识到这不是机械正常作业出现的抖动,是地震!队员们立即跳下驾驶室引导村民往山下跑,而自己护在最后面。大约十多秒钟的强余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柳州救援队再次投入救援战斗中。
  也许是经历过了“5.12”大地震的考验,这位村民很镇定地告诉我们的队员,山上不远处有一座太平水库,蓄水量达到了100万个立方,属超库容的危险水库,如果决坝,整个遵道镇又将面临一场大灾难。眺望远处隐约可见的水库大坝,4名队员都倒吸一口冷气。随后,他们调整紧张的心理,又继续投入到抗震救灾的战斗中。在兴龙镇,机械救援队队长周胜海带领韦永国等队员平整灾民安置点的场地,也感受到了强余震带来的巨大威力。韦永国在介绍当时的情景时还心有余悸。他比喻说,这次余震强度很大,把整个装载机搞得就象在“跳舞”似的,现场的灾民和救援作业的工作人员也都被突如其来的余震惊得出一身冷汗。余震恢复了平静后,柳工救援队选择的还是投入救援战斗中。
  “5.12”大地震发生的山崩地裂,房屋倒塌,造成数万人的死亡,给四川灾区的人民带来巨大的心理创伤,但是同时也让他们变得更加坚强。柳工救援队这样说:“地震灾区的群众都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余震在考验我们意志的同时,也坚定了我们抗震救灾的决心与勇气。虽然我们也很想家,想自己的父母和家人,但看到这次大地震年迈的老人失去儿女,年幼的孩子失去父母,这一幕幕催人泪下的凄惨画面,更促使我们去为灾区的父老乡亲尽快走出阴霾,为他们从建家园尽上一份绵薄之力”。

  镜头二:拱星救援 情暖人间
  救援队另一个小组在拱星镇泉乐村开展工作,一条狭长街道两边的房屋基本上全部倒塌,仅剩的个别房屋裂缝也令人触目惊心。据泉乐村七组组长杨兴全介绍,拱星镇有人口23000人,死亡100多人;地震已经过去了九天,他所负责的七组仍有一失踪者未能找到,财产方面的损失也很惨重,七组损失就达5900多万元,很多人仅剩下随身衣物。在杨兴全的指引下,柳工救援队队员冒着难闻的异味,用挖掘机在废墟反复寻找失踪者,并调集装载机协助村民进行危房拆除。
  在柳工救援队队员工作时,泉乐村民们围聚了过来,灾难给他们带来的沉重创伤,但他们眼神中却能看到战胜灾难的信心。是当柳工报记者询问他们生活情况怎么样时,村民李瑶会说,现在村民吃得饱穿得暖,有象柳工一样的全国各地许许多多热心人帮忙,他们非常感谢,当记者拿起摄像机拍摄时,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村民们自发聚拢起来,不约而同地用热烈的掌声表达他们质朴的感谢之情,此刻,真情在救援队与受灾村民之间缓缓流动,灾害使我们心心相连!

  镜头三:剑南施援  童声沁脾
  在抗震救灾过程中,救援队在行动中时刻关注安全防护,克服余震、天气的影响,搜索失踪人员、拆除危房、清理道路、挖掘群众被埋在瓦砾中的大件财产,救援行动保持紧张有序。
随着救灾行动的深入,后勤支援的工作一刻也没停止,柳工成都抗震救灾指挥部在成都办事处的大力协助下,积极做好公司抗震救援队员的生活后勤保障。队伍开进灾区的当天就为队员配备了被子、枕头、拖鞋、矿泉水、防蚊药品等生活用品,同时为使队员有充足的体能开展救灾工作,指挥部在目前当地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为了保证队员每天的晚饭尽可能的吃好,经常从几十公里外打来饭菜。当地政府开始为救援队提供盒饭。虽然条件艰苦,但队员们士气高昂,他们都为代表柳工成为地震灾区的一名救援队员感到骄傲和光荣。来自各方的保障,成为柳工抗震救灾机械救援队的坚强后盾,救援中感受到的紧密合作以及救灾队伍与灾区人民的浓浓情意,更使我们感受到,中国必定能战胜这次前所未有的巨大的灾害,重建未来的美好生活!
  在剑南镇,受灾群众表现出来热情同样令人感动。5月21日下午18时许,我救援队接到该镇电话,请求帮助清理一块1000多平方米的建筑垃圾场地,用于搭建临时帐篷安置灾民400人。劳累一天正在“基地”准备吃晚饭的周胜海、徐新智、韦永国、罗时敏4名队员,立即驾驶两台装载机,开赴近10公里的现场投入战斗。两台轰鸣的作业机械吸引了居住在附近帐篷灾民的注意,他们纷纷涌上前来观看。看到队员衣服后面印有柳工字样,一名受灾群众指着作业的装载机对记者说:“你们就是生产这个机器的吧?不错!你们的装载机虽然比其它厂的贵些,但马力大,质量好。我还是你们柳工的股东呢”。天色渐晚,受灾群众得知我们的队员还没吃晚饭,纷纷热情邀请我们的队员到他们的“家”里“座客”。尤其是令记者感动的是两个约5岁大小的孩子,吃力地从居住的帐篷方向抬着一件矿泉水,向我们走来:“叔叔请喝水!”这一幕让我们的队员深深感动。地震无情人有情,地震虽然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但地震却拉近了人与人之间亲情友情。

  面对金钱诱惑,柳工人说:“灾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随时时间推移,余震不断,灾区伤亡增加,更让队员们真切感受到这次大地震给灾区人民带来的惨重灾难,也更坚固了队员争分夺秒抢救人员的决心。面对地震造成的重大伤亡、面对硝烟靡靡的偌大废墟、面对灾区人民伤痛欲绝的眼神,已经好几天没有休息的队员拖着疲惫的身躯全身心地投入到清除倒塌房屋瓦砾、疏通道路、排除危房、帮助灾民挖掘财物、挖掘遇难者遗体等救援工作中,他们清醒的认识到多一份努力就能给灾区人民多一份关怀。面对残墙断壁,面对无家可归的暂时困难,受灾群众表现出来的乐观与坚强,同样让救援队员们为之感动和敬意。受灾群众对记者说:“地震发生后党和政府给予我们灾民莫大的帮助和关怀,送来了大量的生活必需品,派来了大量像柳工一样的抗震救灾队伍帮助我们,谢谢!”
  在抗震救灾过程中,柳工救援队始终“灾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不为外界的金钱所诱惑。一些当地房开商以自身利益出发,拿出一叠叠现金请柳工救援队的人员帮助清理自己的东西,但遭到柳工救援队的成员的委婉拒绝。没有一个为金钱所诱惑,始终服从当地军方的统一指挥和部署,一个房地产的商人自自惭形秽的说:“我看到了中国人抗震救灾的精神,看见了柳工人的无私”。在这次抗震救灾中,柳工救援队体现了柳工人的崇高精神,再塑了柳工集团的良好形象。  
  绵竹市的金花镇距柳工在绵竹的抗震救灾营地约有40多公里。它三面环山,一条河道把该镇居民分成两边。这个昔日秀丽的旅游小镇,在这次“5.12”大地震中,成为绵竹市受灾最惨重的乡镇之一。5月27日下午3时许,接到柳工2台抗震救灾装载机进入金花镇抗震救灾的消息后,柳工救援队在经过近1个多小时的路程,来到了进入金花镇的入口。
  然而,迎接他们的到来的确是令人毛骨悚然的一幕。一段长约200米的进镇入口被泥石流全部覆盖,堆积如山的泥石流上,山西公路局的一台挖掘机正在不停的作业。为了尽快找到抗震救灾队员的作业点,车辆只能沿着河道的一条临时通道颠簸前行。下午大约3点多钟,金花镇突然下起了大雨,车辆行驶在在距镇中心约5公里的道路上,随处是“5.12”大地震从山体上下来的大块石头,横七竖八地躺在道路的两边。抬头向山上望去,多座高山被泥石流冲刷得就象一条条黄色的瀑布带,想到大雨可能再次引发泥石流带来的危险,他们加快了前进的速度。沿途透过车窗,看到靠近山边的一幢幢民宅,几乎被地震全部摧毁,无家可居的灾民有的冒雨在搭建临时帐篷,有的在瓦砾中翻找财物,为记录这段悲惨的历史,柳工报记者冒雨拍下了一幅幅灾民自救的画面。一位中年妇女走到记者面前好奇的问,“你们是那里来的?这里很危险哟”!记者转过身指着身后印有柳工两字告诉她,“我们是广西柳工,我们有2台装载机正在里面帮助你们修筑道路和清理倒塌房屋的救援”。“哎呀!这么远来到这里帮助我们,真是谢谢你们哟!”。这时,柳工救援队的成员心里说:“这是人民的利益,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在抗震救灾现场,柳工人的可歌可泣的故事在灾区不断流传。
  都江堰捐赠车驾驶员倪晓,他13日向公司领导主动请战,没来得及向妻儿告别即赴都江堰,当夜投入战斗顶着风雨和恶臭为灾区抢救出近20具遗体和部分财物。安徽柳工的李联合要去一线救援,贤惠的妻子为了避免丈夫担忧悄悄地躲在送行的人群中,默默地深情地注视着丈夫;但还是被丈夫发现了,辞别时,他们相拥,她哭了,他也哭了,灾区余震不断,时刻会有生命危险,她揪心呀,但是她更知道,灾区人民是我们的骨肉同胞,灾区重建需要这样的伟男儿。彭州捐赠车驾驶员张泽刚家住灾区彭州白水河银厂沟镇,灾害发生时,他是从废墟中爬出,与三位亲人一起在道路受损严重、桥梁坍塌的情况步行了30余里到达彭州后才获救,躺在彭州市医院抗震棚内没有食物、水及药品,经诊断胸腹腔积血等待救治,情况危急,但当公司试探地向他提出驾驶捐赠车的想法时,他毫不犹豫地表示同意。14日在即将踏上征程前,在医院抗震棚内与母亲挥泪道别,头也不回的赶赴抗震救灾的最前线。柳工四川经销商人员在同事失踪,房屋损毁,家人下落不明的情况下,毅然与柳工一起支撑起了前线救援的一片天,在他们的心里何尝不挂念家人、想念同事、渴望家的温暖,但他们坚信更多的人与他们一样,紧急实施救援,在每个人周围都有无数个好心人,亲人、朋友都会好起来的。一个个鲜活的实例都表达着全体柳工人深深的爱国情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患难相恤、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他们坚信着!坚信着!

  抗震救灾的战斗远未结束,还有许许多多的柳工人在第一线继续顽强奋战着……
  “柳工人和战士一样,哪里有危险就往哪里冲,真是好样的!”“柳工能和我们同生死、共患难!”———部队首长这样评价。
  前线将士的欢迎,全国人民的关注,这就是对奋战在第一线的柳工人最高的奖赏,也是柳工人勇往直前的不竭的精神动力! 柳工的董事长王晓华、柳机机械股份公司总裁曾光安再一次向日夜奋战在抗洪抢险第一线的柳工人表示亲切的慰问和崇高的敬意,令前线柳工人备感温暖,激发出更加旺盛的斗志。 全体柳工人也致信慰问一线柳工人,为大家鼓劲加油。
  战斗还没有结束,在地震灾区,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迎风飘扬的军旗。哪里有呼救,哪里就有奋不顾身的战士。哪里有战士,哪里就有无私奉献的柳工人。这是在地震灾区看到的最多的景象。
  目前,还有许许多多的柳工人在第一线继续顽强奋战着,风雨中有你们奔波不停的脚步,瓦砾废墟中有你们劳作不息的双手,角落里、危险处满眼皆是你们忙碌的身影。你们是无畏的勇士,地震、泥石流吓不倒、你们是坚强的战士,饥饿、干渴、疲惫压不垮。人民不会忘记你们,祖国不会忘记你们,历史不会忘记你们。
  碧血丹心书青史,柳工精神谱赞歌!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