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中国工程机械不走普遍合资只走特色之路

2008-03-20 00:00 性质:转载 作者:中国建材网 来源:中国建材网
免责声明:中叉网(www.chinaforklift.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并未像中国汽车业那样靠普遍合资来谋求发展,它走的是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道路。它的发展借助了外资的力量,...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并未像中国汽车业那样靠普遍合资来谋求发展,它走的是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道路。它的发展借助了外资的力量,但它并没有完全依靠外资,它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的同时,提升了自身的研发和管理能力,无论是与外资合作或合资,始终坚守自己的品牌。  
  坚持引进外资但不完全依靠外资  
  同诸多装备制造业一样,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全面发展也是从改革开放中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开始的,国外技术在整个行业发展中所发挥的促进作用是无法替代的。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没有当初行业的开放,就没有工程机械行业的今天,通过引进国外技术,行业在诸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在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工程机械技术非常落后,行业发展缓慢。直到1985年,当时的国家机械工业部专门成立了一个联合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办公室,当时称为卡特彼勒技术办公室,组织国内12家企业参加,并出台了一揽子引进计划。这个当时国家的重点引进项目,实际上就是把获得许可的成套技术分配给12家企业进行消化吸收,这些技术包括卡特彼勒的推土机、装载机及关键零部件等技术。 
  尽管当初美国卡特彼勒公司给中国的大部分是70年代即将淘汰的技术,但对中国企业来说起点还是比较高,消化起来的难度比较大。这个合同大约执行了10年,在统一组织消化吸收过程中,各企业分别在不同领域都得到了提高。“虽然国外技术在行业成长中的贡献率很高,但完全依靠国外是没有前途的。”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理事长韩学松说:“工程机械行业从发展之初就注意对自有品牌的保护,到目前为止,中国工程机械类产品没有完全打国外牌子的,也很少给国外做贴牌的。”  
  目前,中国工程机械拥有了徐工集团、柳工集团、中联重科三一集团、山河智能厦工集团、合力叉车集团、山推股份公司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的大型企业,这些优秀企业近几年每年都以百分之三四十甚至更高的速度发展。韩学松和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山河智能董事长何清华等人认为,目前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已经初步具备了较强的研发能力和制造能力,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物质基础。慧聪工程机械网认为,从过去的引进、消化、吸收为主,转变到现在的集成创新、自主创新为主,并开始向原始创新迈进,正在由“内需型”向“国际型”,由“规模增长”向“核心能力”增长,由“产品”向“品牌”转轨。三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裁唐修国说:“中国工程机械业不走合资之路也能在国际上竞争。”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