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打造“领头雁”方阵--皖首批“115”创新团队建设综述

2008-02-21 00:00 性质:转载 作者:新华社 来源:新华社
免责声明:中叉网(www.chinaforklift.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115’产业创新团队工程搭建了科研和技术创新的平台,为集聚人才优势开展自主创新工作创造了良好环境,让我们工作起来更顺心,研究...

  “‘115’产业创新团队工程搭建了科研和技术创新的平台,为集聚人才优势开展自主创新工作创造了良好环境,让我们工作起来更顺心,研究起来更有劲头了。”谈起入选省“115”产业创新团队带来的新变化,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培育及有关技术研究”产业创新团队带头人马传喜如数家珍:“去年以来,我们团队主持和参加省级以上重大科研项目11项,参加的小麦高产攻关活动,为安徽小麦单产、总产超历史纪录做出了重要贡献。” 
   犹如一股强劲的春风,“115”产业创新团队建设工程吹开一朵朵自主创新的灿烂之花,结出一束束自主创新之果。
  顺势而为的有力举措
  “加快安徽的奋力崛起,离不了自主创新,离不开重点优势产业的带动。”
  2006年初,围绕省委、省政府深化“861”行动计划、实施创新推动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安徽等重大战略部署,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在全省组织实施“115”产业创新团队建设工程,即从2006年起,用5年左右的时间,在承载“861”行动计划重要项目、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各类企事业单位中,有针对性地建设100个产业创新团队,选聘100名创新团队带头人和500名带头人助理,集中开展科技攻关、新产品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全面提高我省的产业竞争优势。
  2006年3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转发实施意见。随后,省委组织部、省发改委、省经委、省科技厅、省人事厅等5家牵头单位,组织开展了首批团队和带头人遴选工作,有关省直单位和省辖市组织部门切实加强对创新团队的管理和服务,确保创新团队设立单位研发项目立项优先、经费支持优先、人才智力支持优先,密切支持配合,切实搞好各项服务。
  形成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
  2006年6月至2007年初,在186个单位申报的基础上,经严格评审,27个首批“115”产业创新团队最终确立,同时面向国内外选聘了27名创新团队带头人和134名带头人助理。
  这27个创新团队中,工业类有20个,分布在新材料、机械、汽车、机电、能源、医药等行业,农业类4个、医学卫生类2个和社会科学类1个,质量普遍较高,提出的研发项目处于国内、省内先进水平。
  首批“115”产业创新团队设立以来,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和协调指导,团队设立单位积极投入支持团队建设,各创新团队不断提高创新项目研发水平。团队设立单位坚持产学研结合,大胆选聘优秀的高层次人才,加大对创新团队研发经费的投入。黄山永新股份有限公司将“软包装材料研发”创新团队的管理和博士后工作站的管理进行了整合,成立专门的管理办公室,创新团队成立以来,研制出的小剂量液体药品软包装在线成型瓶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将创新团队扩充至20多人,并参照省里的做法,向其他人员发放一定的岗位津贴,有力地促进了人才培养。
  激发创新创造的强劲活力
  “带头人较好地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团队自身建设不断得到加强。”经过2007年年度考核,27个创新团队的责任管理单位对团队建设普遍满意。
  首批产业创新团队成立以来,各带头人抓好团队研发人才培养,带领团队开展科研攻关,培养造就一支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创新创造的强劲活力被激发出来,一项项创新成果次第问世。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乘用车研发”团队成立以来,共投入1.75亿元研发资金,完成了四个子项目开发,申报专利77项,已培养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00多人。马钢公司“高速铁路用车轮和机车用整体车轮研发”创新团队,去年成功研制出EN13262高速车轮,形成一整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工艺。中科大讯飞公司“中文语音产业”创新团队,完成多语言多风格大语料库语音合成、个性化语言合成、普通话口语评测等系统应用产品的开发。安徽安科生物公司“生物工程制药”创新团队,完成了治疗艾滋病新药物全部的临床前研究,药物及其生产工艺已获中国发明专利。省农科院水稻遗传改良及产业化创新团队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国家农作物新品种保护3个,研制的“杂交中籼协优9019”在省内外大面积示范推广,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安徽叉车集团公司“14-45吨重型装备研发与制造”创新团队,目前已完成14-25吨叉车研制并小批量生产;45吨集装箱正面吊运机研制完成,填补了国内空白,技术达到国际同类同期水平。
  2007年底,省人才办牵头组织对首批团队的年度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及时发放了带头人和带头人助理的岗位津贴。目前,省第二批团队的申报和评审工作刚刚结束,又有一批团队脱颖而出,创新团队将进一步壮大。
  在省“115”产业创新团队建设工程的催动下,一支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带头人方阵正在形成,一批批高水平的创新成果不断问世。(黄多能 记者黄永礼)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