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贸发局昨日召集专家学者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全面论证本报讯(记者郭瑜)“没有大物流就没有大流通,没有大流通就没有大产业。”昨日,市...
市贸发局昨日召集专家学者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全面论证
本报讯(记者郭瑜)“没有大物流就没有大流通,没有大流通就没有大产业。”昨日,市贸发局召集专家学者、市直部门以及各县(市、区)贸发部门负责人,就《泉州市
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进行全面论证。
规划草案
已经三易其稿的《泉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初步将我市物流产业整体发展的布点格局划分为物流园区、物流基地、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
物流园区:
充分利用港口经济,发展进出口贸易通关、货物装卸、存储、加工、集散、中转等多种服务功能,为国内物流企业进驻园区创造条件。这方面,将重点规划布置5处园区:秀涂———后渚综合物流园区、泉港石化物流园区、泉州船舶配套物流园区、石狮石湖物流园区、南安石井物流园区。
物流基地:
建立以生产资料、加工代理、仓储配送、信息网络等环节组成的物流基地,重点规划6处:石狮服装物流基地、晋江鞋业物流基地、南安建材物流基地、南安官桥粮油物流基地、安溪茶叶物流基地、永春芦柑物流基地。
物流中心:
以物流整合和集散为主要服务内容,为从事仓储、运输、代理交易等各类企业提供多功能的服务平台,重点规划布置23个,其中综合物流中心10个,专业物流中心13个。
配送中心:
建立综合性、专业性并存的多层次、多形式、多类型、高效率的各类物流配送中心,形成覆盖全市的物流配送网络,重点规划布置一定规模的配送中心16个(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库容)。
论证声音
在昨日的规划论证会上,围绕泉州如何发展壮大物流业,专家与政府部门负责人论证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建设物流信息平台和县(市、区)物流如何布点等几大问题上。
信息平台:
华侨大学电子商务系主任洪国彬认为,泉州物流企业较为分散,小型化严重,功能也较为单一。物流业要大发展就要整合这些资源,而整合就离不开信息平台的建设。
厦门市物流办陈延恩副主任则介绍说,建设为物流业服务的电子商务中心,厦门市财政一次就投入资金1500万元,他认为泉州要发展物流业,离不开政府强有力的引导与支持。
县市布点:
针对整体布局“照顾各县区”的倾向,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刘震宇认为,各县(市、区)不一定都要有物流规划节点,物流网络要合理布局,节点的问题就要以市场为主,不能服从于所谓的“一区一点、一县一点”的小地方主义。
外部竞争:
香港嘉理大通物流华南片区副总经理陈志雄提醒,泉州物流业发展处于“上有福州下有厦门”的地理挤压地带,泉州物流业要在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就要紧密联合自身的产业优势,走产业引导型的物流发展道路。
厦门市物流办陈延恩副主任认为,对于后发的泉州物流业而言,产业支持政策尤其重要,政府必须在税收征管环节、财政支持力度以及土地出让政策等多方面有所协调、有所作为,才能为泉州市现代物流业的健康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据了解,市贸发局将综合专家和部门的有关意见,对《规划》作进一步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