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是孔孟之乡,是被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一群三圈”(半岛都市群、济南都市圈、青岛都市圈、济宁都市圈)之一,也是山东“十一五”规...
济宁是孔孟之乡,是被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一群三圈”(半岛都市群、济南都市圈、
青岛都市圈、济宁都市圈)之一,也是山东“十一五”规划打造的“一群一圈一带”(半岛城市群、济南都市圈、鲁南城市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省委、省政府把济宁市作为鲁西南区域发展增长极的核心,对济宁未来的发展和对山东西部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寄予了厚望。做好济宁市对外开放和外经贸工作,我们责无旁贷。
“十五”期间,济宁市赢得了越来越多中外客商的青睐,对外开放“好戏连台,亮点增多”,利用外资以超常规的速度发展,整个外向型经济迈上了新台阶,实现了新发展。共批准外商投资项目620家,注册外资达14.3亿美元,实际到账外资9.7亿美元,年均增长率分别达103.2%、109.7%和102.5%。累计批准千万美元以上的外资项目175家,一批市场前景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龙头型、科技型、基地型项目陆续启动。成功引进了11家跨国
公司投资我市,使前来我市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19家。涌现出
山推股份、兖矿集团、太阳纸业、陆通
轮胎、
如意毛纺、
小松山推、鲁抗医药、菱花集团、伊顿液压等一批利用外资行业排头企业。我市外贸依存度达10.88%,涉外税收占当地税收比重为33%,在外商投资企业就业人数达38万人。在刚刚公布的中国外企500强中,兖矿煤业、小松山推、天章纸业等3家企业入选。十五”期间,全市共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53.2亿美元,其中出口30.7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36.7%和39.4%。我市开展对外贸易的企业达1100家,与我市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达173个。
目前,济宁市经济进入了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新阶段,面临着结构调整、深化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都离不开对外开放,离不开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面临新形势和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面前,济宁对外开放和外经贸要实现更快更好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在发展方向和重点上有新观点、新举措、新路子。
一是树立赶超目标的信心和决心。在新一轮的发展中,济宁将认真学习东部沿海及南方先进地区解放思想、奋勇争先的精神,大胆改革、大胆开拓的气魄,灵活变通、勇于创新的勇气,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危机意识和创新意识,深刻认识“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树立敢赢、必胜的信心,进一步明确赶超目标。思想上既要克服盲目乐观,夜郎自大,又要克服自怨自艾,求稳至上。工作上积极谋划,抢得先机。只有这样,济宁市外经贸工作在全省中的排位才可以更上一个层次,对济宁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才能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二是通过招商引资狠抓经济结构调整。“十五”期间,济宁提出了“全党抓经济,重点抓调整”的思路,通过扎实有效的努力,收到了很好的成效。特别是通过“举全市之力扩大开放招商引资”,引进了一大批外资项目落地建设,初步构建起了济宁工业化主体框架,但仍需要通过扎实工作、加倍努力,实现“脱胎换骨”的大转变。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中,单纯依靠我们自身力量很难实现大的跨越,应该把经济结构调整的立足点放到全球大环境中统筹考虑,依靠承接国外产业转移,培植一批骨干龙头大项目。当前,跨国公司投资也出现了新的特点,转移的项目不仅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关联性强,而且一旦龙头企业落户,配套项目、研发机构、物流服务就会接踵而至,
日本小松先后在济宁举办了7个投资项目,这就是一个成功的典范。这样的项目一旦落地,对调整经济结构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今后,济宁将当把这类项目作为承接转移的重点,吸引500强落户,在抓500强的同时,及时跟进产业配套的中小企业,通过狠抓招商引资,促进利用外资快速增长。
三是以项目建设为中心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市委、市政府把今年确定为“项目建设年”,在推介项目、对接项目、谈成项目、落实项目、建好项目上下苦功夫。今后也必须着眼于抢机遇、抓项目,对接项目,升级项目,落实项目。对日本
伊藤忠、日商岩井的甲醇、煤焦油项目,日本小松、
住友、
德国格林、
美国伊顿、
荷兰帕特、中国重汽投资的工程机械和汽车配件项目,日本味之素、
泰国正大、德国德固赛、台湾味丹等投资的生物技术项目,日本东棉、日棉、香港集嘉、邦达、
意大利莫地龙、沙维奥公司等投资的纺织服装项目,重点抓出资率、开工率、达产率。进一步强化大项目调度制度,实行项目跟踪和代办制。特别是对投资总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组成专门班子、专门人员,盯紧盯死,提供从立项、谈判、签约、审批、注册登记、各部门备案、外资验资、开业投产的全过程进行跟踪服务,促进项目升级,确保项目落实。
四是把服务业作为扩大开放的突破口。繁荣发展服务业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五个突出”的工作重点之一,也是济宁今后对外开放的重点领域。济宁市服务业开放的关键是选准突破口,应该说“后过渡期”,金融、保险、电信、证券等领域的对外开放将吸收国外巨额的投资,但这些项目,济宁很难有大的作为。从实际出发,要把旅游开发、
现代商业及物流、城市公用设施及综合开发和服务外包,作为扩大服务业开放的四大重点,以此带动整个服务业扩大对外开放。围绕公用设施和基础设施,全方位、多元化招商引资,重点推动煤气、水、污水处理、公交、建筑等公用设施的对外合资建设。借鉴外地发展经验,制订鼓励科技服务业、商业服务业、旅游业的政策措施,争取在大型超市、商贸物流、餐饮娱乐、观光旅游、文化教育、博物馆等服务业项目上,实现大的突破。一旦在这些方面实现了突破,济宁市对外开放必将进入一个新阶段。
五是强势推进对日韩和欧美招商。近年来,在招商引资上,我市一手抓日韩,一手抓欧美,去年把日韩作为我市招商的重点区域,开展了“日韩招商年”活动,引进了小松
叉车、油缸
发动机等一大批日韩投资项目。今年又把“突破欧美”进行进行强势推进,先后谈成了引进一批合资合作项目。6月份,银河集团成功与世界500强意大利倍耐力公司合作,倍耐力将投资1.5亿欧元用于120万套子午轮胎项目完善,以及新上1000万套轿车轮胎生产线和10万吨钢丝帘线生产线;8月份,太阳纸业集团与世界500强企业美国国际纸业合资4.8亿美元新上年产40万吨液态包装纸板项目;11月份,山东联诚与荷兰帕特公司签订总投资4200万欧元的汽车零部件及工程配件合作项目合同;我市与德国大陆公司的合资合作正在运作之中;美国捷马公司在我市独资的捷马(济宁)矿山支护设备制造项目建成投产;美国凯登公司与我市华一轻工有限公司的并购合作正在积极推进。德国德固赛、美国伊顿在我市设立的投资企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德国西门子公司在我市设立了办事处。“十五”期间,我市引进日韩和欧美资金分别达到2.8亿美元、5.3亿美元,比“九五”同期分别增长1596%和1150%。“十一五”期间,我们将一如既往、坚持不懈地抓下去。
六是实施
品牌战略提升济宁出口商品竞争力。品牌是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是竞争力的象征。目前,济宁市只有如意、鲁抗是商务部重点扶持的出口品牌。今后我市将继续加大对品牌建设的扶持力度,争取再培育2-4个商务部认可的国家出口品牌。
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引导重点出口企业进一步调整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拳头产品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出口比重。培植创汇骨干企业,支持重点出口企业狠抓技术改造,高起点上新项目、开发新产品,扩大优势生产能力。
七是鼓励济宁企业“走出去”拓展发展空间。招商引资是“请进来”,到国外投资办厂就是“走出去”。现阶段“走出去”战略的选择,主要体现两个目的。一是立足长远可持续发展,把济宁市短缺的资源拿进来,缓解经济发展的资源瓶颈约束,兖矿集团在
澳大利亚的煤田开采项目,就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二是从贸易纠纷日趋增多的现实出发,把技术成熟的剩余生产能力转出去,有效规避国际贸易壁垒。我市的樱花纺织、济宁灯泡厂等企业在国外都设立了一些企业,作了很好的尝试。今后我市将进一步推动企业 “走出去”,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真正做国际型企业。
对外开放是一项崭新的事业,随着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不管是招商引资还是对外贸易都将面临着更多的热点和难点,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抢抓机遇,下大决心,举全市之力扩大开放招商引资,就能为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新山东做出应有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