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专业做到极致慎提“机器换人”

2016-05-14 07:33 性质:转载 作者:珠江时报 来源:珠江时报
免责声明:中叉网(www.chinaforklift.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如果你的产品还在低端,要更关注自动化和互联网,不要全盘智能化;如果你的产品是高端的,就要多关注用户体验和个性化。”在昨日的南...

  “如果你的产品还在低端,要更关注自动化和互联网,不要全盘智能化;如果你的产品是高端的,就要多关注用户体验和个性化。”在昨日的南商营·“互联网+”特训营活动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为在场上百位企业代表指点迷津,“政府层面,要尽量慎提‘机器换人’的概念。”

  李培根是原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也是参与编制“中国制造2025”的50多位院士之一。南商营·“互联网+”特训营活动由政府指导、媒体主办、学术机构协办,面向佛山企业家免费开放。

  数字化和网络化是追求

  “福田汽车在山东办一个智能

  制造示范项目,省委书记和省长都出席了。这方面广东省也非常重视,为此专门成立一个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讲座一开始,李培根从政府重视以及企业响应层面指出,智能制造成为了社会热潮。

  这个热潮中企业应该关注什么才能够实现转型?热潮中有需要注意哪些盲点呢?近年来,大数据、3D打印、云计算以及“互联网+”等很热,也是许多企业高度关注的。但李培根指出,还有一些别的东西特别需要关注,“比如我们现在在哪里?瓶颈在哪里?我们的技术意识和视野怎样等都值得关注,不能盲目追求智能化、机器换人。”

  产品不错,销路还可以,但是效率不行的企业在中国有不少。对于还在2.0阶段或者3.0初期阶段,自动化还没有很好地完成的企业,李培根建议其将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作为“现实追求”,将智能制造作为长远目标。

  每一次转型或许都意味着一次重生。李培根觉得,在智能化的规程中,企业要建立一些意识。“我最希望大家关注能源按需供给。”他说,自己以前也搞过机床设计,深知若智能装备能做到能源按需供给,节能可以超过60%,企业成本也会大大降低。

  只做自己最专业的东西

  有了一定的自我了解和技术意识之后如何做呢?“我们中国很多企业专注度不够,缺乏至善精神。”接着,李培根以一个案例一针见血指出许多企业的通病,“我之前去深圳参观一个企业,它是做焊机的,但是连板金都自己做。这与此前我参观的日本DISCO公司很不一样,他们只做自己最专业的东西,做到极致。”

  不专注,质量问题也可能成为盲点。李培根建议,企业要从内部专注和钻研要解决质量问题,也要从上下链、顾客等外在相关方上了解对方对自己质量的要求,做好质量控制。

  智能化过程中,人的作用至关重要。李培根建议,企业要做好人文关怀。政府层面,要慎提“机器换人”的概念。“这个口号下往往容易忽略人的作用,机器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进一步提高中国产业工人的素质更重要。”

  最后的互动环节,维尚家具IE工程师袁明提问如何将工业4.0与“工匠精神”结合。李培根表示,“技巧”和“匠心”都在先进的技术中生息,要重视先进技术、智能制造技术,同时不要忽略人的作用。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教授汪建晓与10位老师和研究生特地前来参加讲座。针对他提出的高等院校教育如何适应智能制造这个热潮,李培根认为,目前中国缺少一大批智能技术的“年轻玩家”,学校应该培养实学型人才。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