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必然是通过物联网软件技术,把制造行业的专业知识整合到日常生产、管理中,实现人、机、系统的融合。
每个企业都有不同的情况,我们也不要奢望简单地把其他企业的工业4.0解决方案照搬过来,就可以在自己的工厂实现工业4.0。
根据博世的经验,每一个工业4.0项目,都需要解决方案提供商与企业用户方进行深入沟通,了解工厂的制造工艺、生产情况以及它们的实际需求,将工厂的制造专业知识、经验和我们的软件技术相融合,方能为工厂定制出适合它们的工业4.0解决方案。
工业4.0不仅仅是一个工厂应用,而是整个价值链的互联,这其中包括了从供应商到物流、生产、销售和客户的每个环节。
在工业4.0时代,所有的生产将由消费端的需求触发拉动,由销售工厂生产的产品转为生产客户需要的产品。这其中的关键,是以工业化大生产的成本来提供个性化定制的产品和服务,同时由为客户提供产品逐步转向产品为辅、服务为主。
比如未来消费者可以在网上购买汽车,而且可以实现很多个性化的定制:要不要天窗,车身要什么颜色,轮毂是什么样的等等。用户只需在手机上轻轻一点,工厂里的生产和排产就能及时响应,同时客户可以知道什么时间能拿到车。这将是非常完美的。
但要真正达到这样的目标会非常不容易。因为这对通讯网络系统,对管理系统、生产系统的响应能力要求非常高,这将是一个较远期的目标。
未来企业和企业之间,也会更多地通过互联来实现资源最大化,通过云工厂等技术,实现信息和产能的共享。
工业4.0要实现的是一个体系和生态环境的改善,而不仅仅是个体的改善,每个环节都需要提升。这和我们常说的团队协作是一个道理,个人再优秀,没有优秀的团队支持,个人就很难走远。因此博世在做好自己的同时,也一直在帮供应商和渠道提升,包括人员的培训、系统的优化等。
人作为核心的地位,在工业1.0到4.0没有改变,但是对于人员能力的要求,将愈来愈高。工业4.0需要大量复合型人才,既懂得制造业专业知识,又要具备一定的IT知识。目前很多企业都缺乏这样的人才,这就需要我们改进大学教育和企业培训,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拥有这样的人才,各种工业4.0解决方案才能发挥最大效用,才能持续改进。
工业4.0也不一定要想得很大,可以从小处着手,给企业带来立竿见影的收益。比如在企业中,每条生产线都 设计有一个节拍时间。实际运行中会出现实际运行节拍时间变慢的情况,这将降低工厂产出。
如果通过软件实时监测机器的节拍时间,节拍时间一旦变慢,技术人员 或系统就可以立即调整。这样一来,每天的产出就增加了。即使只是增加了1%或者2%的产出,对企业来说,就是非常大的一块利润。
工业4.0之路任重而道远,其发展和演进需要整个产业界的重视和投入。我们需要克服浮躁、摒弃投机,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地印的实现工业4.0的发展目标。
2025-04-27 18:25
2025-04-27 18:18
2025-04-24 13:29
2025-04-21 08:38
2025-04-20 07:42
2025-04-19 09:16
2025-04-18 09:06
2025-04-18 09:06
2025-04-16 13:34
2025-04-16 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