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叉车行业需发扬“工匠精神”

2016-03-09 16:53 性质:原创 作者:杨斌 来源:中叉网
免责声明:中叉网(www.chinaforklift.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上,在谈到2016年的工作重点时,李克强总理说,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上,在谈到2016年的工作重点时,李克强总理说,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3月6日,浙江吉鑫祥叉车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戴纪才先生在西尔艾叉车配件平台上线仪式上的主机厂论坛中也提到“工匠精神”,并对“叉车+互联网”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在互联网时代叉车行业仍需发扬“工匠精神”。

浙江吉鑫祥叉车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戴纪才先生 

  在谈“互联网”时,戴总认为在互联网时代,谁能置身事外呢?

  在信息比较封闭的年代,卖车的人找不到买车的人,买车的人的人找不到卖车的人,很多客户都是看到叉车之后,才发现这正是他需要购买的。在互联网时代,大家都在讲“实体经济+互联网”就是如虎添翼;而“叉车+互联网”也一定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时代,谁也不能置身事外,如果我们不充分利用互联网,那就会被时代淘汰。

  在谈“互联网+”时,戴总说:“叉车+互联网”,需把我们的叉车放在互联网前面。

  我觉得作为叉车行业、作为叉车主机厂家要做到自身功夫过硬,既然“叉车+互联网”就是如虎添翼,那么这个“虎”就是指我们的叉车行业和叉车生产厂家。如果我们企业本身做不好,功夫不过硬,它就好比是猫,猫加翅膀的威力是不强大的。

  在谈在互联网时代对叉车企业的影响时,戴总强调:在互联网时代工匠精神仍是叉车行业的根基。

  叉车企业本领要过硬,需在这两个方面特别注意:一个是作为主机厂家,要制造出高质量的叉车产品,这既是企业自身负责,也是对客户负责,更上对社会有担当,这样的叉车厂家和厂家生产的产品才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二是注重创新,真正的创新是要做独一无二优势的、满足客户要求的产品,创新要贯穿在我们主机厂家工作过程的至始至终。叉车生产厂家本领过硬就好比猛虎,我们要做到我们国家的叉车跟德国的叉车放在一起时,经销商不会说“这个叉车要两万美金,这个叉车只要一万美金,为什么?因为便宜的是中国制造的”。

  从戴总的讲话中,我们看到传统行业对互联网是开放、拥抱的心态,叉车要“+互联网”,并以制造业的工匠精神,让“叉车+互联网”如虎添翼。戴总在论坛中多次提到产品品质,同时也强调,中国叉车行业需创自己的品牌,摆脱低端竞争格局,逐步向中高端迈进,可以与德国制造媲美。

  目前,不只是在叉车行业,在整个中国的确缺少了从生产到设计在技艺和流程上的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以品质赢得行业领先和消费者信赖的精神,工匠精神体现的正是一种踏实专注的气质,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钻劲背后,是对品牌和口碑的敬畏之心。

  工匠精神的缺失不可忽视,只有当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执著融入生产、设计的每一个环节,中国制造才能赢得明天。升级的消费需求在呼唤工匠精神。国内消费需求正在不断升级,市场面对的是一群越来越“挑剔”的消费者,特别是在80、90后步入社会,他们固然喜欢物美价廉,但同时也愿意为新技术和高品质体验“埋单”,如何臻于至善地追求品质,以赢得消费者的青睐成时代发展所需。

  中国经济正在深度结构调整,“侧供给”、“工匠精神”的提出,这为那些在品质、创新上有远大追求的市场主体创造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在工匠精神的土壤上,如何以不投机取巧的拙朴,真正创造出过硬的产品实现质的飞跃,这对企业而言,就是产品生产全过程都应该追求完美。

  行业的确需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而中国从2009年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车辆制造和消费国,成为占有全球近三分之一销售量的大国,中国叉车行业不缺叉车,缺的是高品质的叉车,如何实现由“重量”到“重质”的突围,用“工匠精神”造叉车,让“叉车+互联网”真正做到如虎添翼。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