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行渐远的AI与IA
人们很容易认为,AI和IA是同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是设计造福于人类的技术,还是将技术作为目标本身。这种差异的体现是,制造越来越强大的计算机、软件和机器人的目的是以人类用户为核心进行设计,还是替代人类。
人工智能与注重人机交互的智能增强本是同根同源,却在两条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微软研究院的一位计算机科学家乔纳森·格鲁丁曾指出,作为独立学科的“人工智能”和“人机互动”之间鲜有交流。AI和IA之间的哲学意义上的距离已经产生了两个很少交流的独立圈子。甚至在今天,在大多数大学,人工智能和人机交互仍然是完全不同的学科。
(AI还是IA?)
人机交互圈一直在讨论各种比喻说法,从“窗口”和“鼠标”到“自动助手”和“计算机”,再到“人类对话式交互”,但基本还是停留在恩格尔巴特最初规划的理论框架内。与此相反,人工智能圈很大程度上仍然在追求性能和经济目标,在等式和算法中寻求提升,从不关心定义或使用某种方法为人类个体保留一席之地。
丘吉尔说过:“我们塑造了建筑,后来,这些建筑又塑造了我们。”如今,我们打造出的系统已经演变成巨型计算“大厦”,这些大厦定义了我们与社会互动的方式——从实际的建筑功能到公司的架构,无论是政府、公司还是教堂,无一例外。
AI与IA的再次融合
作为一名乐观主义者,格鲁丁曾经撰文表示,他相信在未来某天这两个领域会出现大融合。21世纪,这两个领域终于有了融合的迹象。
从某种意义上说,谷歌搜索是IA的核心之一。拉里·佩奇开发了用来改善互联网搜索结果的PageRank算法,通过众筹积累了人们对有价值信息来源的决策,但这却进一步挖掘了人工智能。
Siri的创始人奇耶也发现,自己处在一场AI圈和IA圈之间辩论的中心地带。一方相信,用户需要完全被计算机控制,而另一方则预见到,软件助手将在计算机网络中“生活”,并代表人类用户执行任务。从一开始,奇耶就对人机关系有着一种微妙的认识。他认为,人类有时想直接控制系统,然而更多的时候,他们只是希望系统替他们完成某些事,并且不希望被细节骚扰。为此,他的语言把用户希望系统做“什么”,从任务“如何”完成中分离了出来。
Siri开创了一种新的潮流,它试图将AI和IA融为一体,打造一种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的产品。iPod、iPhone是这种转变中的第一批案例,它们重新定义了留声机和电话。增强现实将让远程呈现的思想变得更为引人注目,两个相聚千里之外的人也能有一种身处同一空间的错觉。
Magic Leap的全息景象
增强现实是一种以人类为中心的计算,但却更好地融入了人工智能的才智。在这个世界中,计算机将会“消失”,而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则会获得“魔法般”的能力。最近被刷屏的Magic Leap或许就是增强现实的未来方向,它的创始人阿布维奇希望通过“增强现实”技术来取代电视机和个人电脑。Magic Leap的展示表明,可行的增强现实要比我们想象的近得多。如果它们是正确的,那么这样的进步也势必将改变我们对增强和自动化的印象和体验。
未来,路在何方?
现在,谷歌成为了AI和IA潜在影响的最清晰的例证。谷歌基于这样一个算法创立:高效收集人类知识,又将其作为寻找信息的有力工具还给人类。现在的谷歌又在打造一个机器人帝国。谷歌有可能会创造出取代人类工人(比如司机、快递员和电器组装工人)的机器。谷歌仍会是一家“增强”公司,还是会变成一家重要的人工智能公司,现在仍未可知。
随着计算机系统融入我们每天的生活,增强技术和人工智能之间的冲突正变得日益突出,解决AI和IA之间内在矛盾的答案,就藏在人类工程师和科学家的决策中。
是选择“替代人类”,还是选择了“以人为本”?这关乎我们、关乎人类、关乎我们将会创造的世界。
但这一切,与机器无关。
2025-04-21 08:38
2025-04-20 07:42
2025-04-19 09:16
2025-04-18 09:06
2025-04-18 09:06
2025-04-16 13:34
2025-04-16 11:09
2025-04-16 09:03
2025-04-15 09:28
2025-04-13 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