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国产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突破方向浅析

2016-02-12 12:30 性质:转载 来源:前瞻网
免责声明:中叉网(www.chinaforklift.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传统机器人在3-5年内面临着转型,新一代机器人可能在未来10年内逐渐在市场上占据主流,像微软、谷歌、Facebook等新兴的科技公司,则获得了一个入局的机会—今后的机器人产业,也许不再是四大机器人公司,而是这批新兴互联网企业。

  研究院调研数据显示,2015年国产机器人产值规模达到16.4亿元,2015年需求量为6.5万台,市场占比提高至15%,产值增速达55%。其中,中型负载、轻负载的机器人增速会比较快。

  但在2016年,随着宏观经济环境变化,这种情形将有所变化。原因主要是整个制造业的形势依旧不容乐观,特别是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在2013年到2015年引进的这些机器人有很大一部分在工厂里面并没有被及时消化,所以在2016年,会有一个增速下降的过程。

  尽管市场爆发、合作层出不穷,但国内企业在对机器人巨头的技术追赶上,鸿沟仍然无法跨越。日本在工业机器人领域有2.2万件专利申请,而中国不到6000件,且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国产机器人需要从几个方面突破技术难题。第一个是本体,本体中有机械加工、装配、检测、互换等方面需要突破,这是本体本身要做的。第二是共性技术,包括抖动、振动、噪音、密封、工艺包等;第三是接口技术,现在有相当一部分还是要靠组装,机跟电的接口,硬件与软件的接口,软件与软件的接口;第四是软性技术,包括标准、通信、仿真和离线编程等。

  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瓶颈难破,严重制约着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崛起。机器人研究所统计数据显示,在工业机器人成本中,占比最高的是减速器,占比33%-38%,伺服系统占比20%-25%,控制器占比10%-15%。

  借助外部力量加快国内机器人产业发展是现阶段不错的一个选择,比如美的集团、上海电气他们都不断走向国际,与国外企业合作、并购等,实现跨越式发展。

  国家政策亦在不断释放。2015年底,《机器人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草案已经完成,正在修改完善。为了引导机器人产业由大变强,《规划》还提出了今后五年中国机器人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包括加强基础理论和共性技术研究、提升自主品牌机器人和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能力、推进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的应用示范、建立完善机器人的试验验证和标准体系建设等。

12下一页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