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以创业之名,还能忽悠到投资者的钱吗

2015-02-08 19:39 性质:转载 作者:腾讯财经 来源:腾讯财经
免责声明:中叉网(www.chinaforklift.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贾佳是我认识三年的一位创业者。在一次政府搭台的发布会上,我们俩看对了眼。对一个很容易沮丧、很容易迷失方向的人来说,贾佳于我有时...

  贾佳是我认识三年的一位创业者。在一次政府搭台的发布会上,我们俩看对了眼。对一个很容易沮丧、很容易迷失方向的人来说,贾佳于我有时候是冲破雾霾的那一缕阳光:她总是热情如火,时刻都精力充沛,总有坏事正看的力量。比如我说奇葩真多,她就会回应林子里就应该有很多种唱歌的鸟。

  这个矫情的开头,像是庸俗的情书。其实我想说的是,如果没有这样的劲头,也实在创不了业。创业这件事,实在是外人看来光鲜、实则无比煎熬的一件事情。赛富投资创始合伙人阎焱就说,创业是人群中只适合极少数人的活,并不适合每个人。

  虽然表面上总是乐呵呵的,但这次在北京见面,贾佳也说:现在很多白头发,因为操心的事情多。公司之前做UI,愣生生把她的助理逼到能看懂代码页;而这次从南京到北京,则是为了寻找合适的CTO。按她的话说,公司成长的每一天,都会蹦出要解决的问题。由于经常半夜回家,作为母亲她每周都要刻意留一晚上陪儿子睡,五岁半的小男孩已经习惯妈妈经常不在家。

  千军万马去创业,真正能做成功的,比如马云、马化腾,这种成功的概率非常小。阎焱说,比例不会超过1%。而晨兴投资合伙人刘芹给出的数据更悲观,成功率仅为二十万分之一。他是小米最早的投资人。问题于是就来了?既然创业这么煎熬,又何必自讨苦吃?对创业者和投资人而言,这个形而上的问题越来越多地被谈论,因为动机决定了创业能否是个可持续的行为。

  在上周末的清华经管创业者加速器(Tsinghua SEM X-elerator)启动仪式上,北极光创投的创始合伙人邓锋就谈到了这个问题,在做投资之前,邓锋是个成功的创业者,他创建的netscreen(网屏科技公司)先于2001年在纳斯达克上市,此后又于2004年被Juniper网络以40亿美元收购。邓锋认为,创业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能否融到钱、能否上市、能做到多大规模,都并不重要,关键是做这件事情你最愉快、最有自我认同感。阎焱也说,创业的人并不比其他人高尚,这只是他们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

  可对于大多数创业者,这样的回答显然太不接地气了。这从最近一份由清华大学创业研究中心出品的报告中即可见一斑。这份《青年创业报告》显示,超过70%的80后、90后创业是为了生存或者增加收入。其中80后中,有33.5%的人是为了生存,有41.6%的人则是为了增加收入;90后的情况其实也大同小异,其中超过三成的创业者是出于生存的需要,而超过四成则是为了增加收入。

  现在加入创业大军的,也不乏“投机者”。媒体的某些报道,也加剧了“投机”。投资市场给人造成的一个错觉,仿佛是钱多人傻:一个成立9个月的公司,动辄就融资1亿美金;一个公司“在没有产品和团队的时候”,就拿到了风险投资。这样的事情即使有,也请相信这只是个案,但读者更愿意认为这是普遍想象。于是很多人,包括很多90后、大学还没毕业就迫不及待开始创业。但一个问题显然没有考虑过:能够不读书、一夜成功的都是天才,但自己是么?一向以爽直在圈里闻名的阎焱说:在他过往20年的投资生涯中,“碰到的天才是极少的,傻X居多”。

  在创业之前,首先问问自己:创业是否是必然的人生选择?我也问过贾佳这个问题,为什么要创业?她的回答是:闲不住。她现在在南京的公司,是做手机视频内容运营的。从19岁开始创立自己的第一个公司开始,这已经是她的第三个创业项目。

  她说自己一度也迷恋于赚钱。20出头手里就有一两百万,“用的东西都要是最好的,跟人讲话非常横”。第二次创业的失败给了她沉重打击、也给了她时间去思考:是否还要创业、以及为什么要创业?家庭并没有给她金钱上的压力。更多的是证明自己的压力,现在,站在而立、不惑之间回望,她说:实际上,只有这样高强度、快节奏、永远都在打怪的生活,她才感觉处在最佳状态里。

  作为回馈,她的自我也因此变得更为丰富而具有弹性,对各种存在更能坦然面对。比如出门可以住华尔道夫,但出差绝对只住经济型酒店;可以坐地铁去参加珠宝展,也不会认为坐劳斯莱斯回汉庭有违和感。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