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机器人替代人类还要多久?

2015-02-05 09:20 性质:转载 作者:张国栋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免责声明:中叉网(www.chinaforklift.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据他介绍,像柯马(Comau)公司本身是做机器人,但这家公司的汽车制造线的集成才是核心业务,卖机器人是副业,“Krones灌装线可能上亿,几个机器人集成反倒很容易,成本也不高”。

  但该人士也表示,集成的成本可能会远大于机器人本身的成本,甚至数倍的成本,而且“能否开发如你所愿的集成系统尚未可知,仅仅完成简单的功能很容易,但是,如果不稳定,那可能还不如回到手工时代”。

  人与机器人协同

  随着工业机器人被越来越多的工厂接受和普及,问题来了,人真的有一天会被机器人完全取代吗?

  这个有趣的话题,也成为2015中国伺服与运动控制暨工业机器人企业家高峰论坛上的热议焦点。这次论坛上,安川电机(中国)有限公司董事西川清吾就表示,机器人擅长的事与人类擅长的事并不同。“机器人不是简单地替代人工,而需要把人类从单纯的重复劳动以及高危、高污染和高强度的劳动中解放出来。”

  资料显示,安川电机与瑞士ABB日本发那科公司、德国库卡机器人并称为机器人领域的“四大家族”,这些巨头占据中国机器人产业70%以上的市场份额,并且几乎垄断了机器人制造、焊接等高端领域。

  上述企业中层也认为,工业机器人的确在很多方面可以代替人,但并不能完全取代人。他介绍,工业机器人最为传统的市场是汽车制造业、电子制造业(消费电子如Apple、Samsung手机)、橡塑制造业,这些行业应用机器人的需求会比较大。

  在他看来,企业对机器人的基本需求在于,一是满足生产效率的问题,与质量和速度有关的,另一些则跟安全、劳动强度有关系。“以一个汽车座椅的焊接来说,有几个关键点是机器人来实现最好的,比如加工质量一致性问题、加工速度问题、让生产变得更为柔性等,而像一些有毒有害气体场合也不适合人去工作,是需要机器人参与的。”

  不过,即便是使用机器人,也离不开人的操作、维护、保养,据中国机器人网不完全统计,一台机器人需要3到5名相关的操作维护和集成应用人才。“机器人并没有改变生产的工艺本质,也不能改变生产的本质——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价格低廉的产品,机器人只是为生产带来了便利,我们不要本末倒置。”前述企业中层说。

  更紧迫的现实是,相比美欧日韩,中国还面临着“买了机器人不能用”的尴尬,如何改造现有的老设备更具有现实意义。

  “改造,应用软件是核心问题,再就是集成能力。”在前述企业中层看来,机器人流水线问题不在机器人本身,而在对机器人生产的应用软件的开发能力方面,这种应用软件不仅包含机器人,而是机器人和机器人之间协同、机器人和CNC协同、机器人和定位系统协同、机器人和工艺设备协同,“这些机器来自不同的企业,现在要协同,其硬件接口是否可以互联、软件接口是否能够集成都是问题”。

  不过,鉴于中国现有的技术水平,这样的产线基本上依赖进口——而进口设备极其昂贵,只有大型企业才能投资。

  “欧美企业经历了上百年的管理积累,今天的CIMS、ERP只是将它们的管理数据化,而没有改变它们的管理本质——‘精益生产’与‘敏捷制造’,CIMS就是‘术’,建立在精益生产的‘道’基础之上的实现而已。”前述企业中层说,国内即使那些行业里最大的、最有名的企业,可能跟欧美的工厂都会有20年以上的差距。

12下一页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